家乡的记忆总是与那一道道美味相连,其中最让我怀念的,便是“大荆炒粉干”。这道传统美食在我们地方流传已久,几乎有千年历史,自北宋时期起,粉干的制作就已声名远播。作为一款典型的“功夫菜”,制作过程繁复,掌握火候的难度也不容小觑,稍有不慎便可能事与愿违,正因如此,它成了厨师技艺的绝佳考验。
在我的记忆里,奶奶总是把这道菜做得尤其美味。记得小时候,家里条件有限,家中来客时,奶奶总会亲自去市场上挑选上好的食材。她会买回厚薄适中的肉,鲜嫩的绿豆芽,还有丰盈的海鲜。我则会在旁边静静观察,期待着参与这个制作过程。奶奶总是用大铁锅来翻炒,首先倒入猪油,等油温升高后,小心翼翼地将泡软的粉干放进去。她一手拿着筷子,一手用铲子将粉干翻动,动作娴熟,仿佛在进行一场舞蹈。与此奶奶不时洒上一点料酒和酱油,粉干渐渐变得金黄、香气四溢。
对于她而言,待客的方式也别具一番风味。每当有客人光临时,她总是准备了丰富的配菜。即使是在简单的炒粉干中,韭菜和绿豆芽的加入,也让这道菜如同盛宴一般,带来了超过十道的味觉享受。奶奶总是自豪地说,这道菜是对客人的最好款待。每当冬天,她会热上一壶黄酒,夏天则为大家准备清爽的杨梅酒。而我,总能得到一碗作为“小奖励”。在我心中,奶奶几乎是没有享受过自己做的美食,更多的是把这份爱与关怀倾注在每一位客人身上。
如今,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家庭聚餐时的菜肴更加丰富多彩,而炒粉干依然是餐桌上的主角之一。记得我的一个朋友来自武汉,他对这道粉干赞不绝口,甚至称其为他吃过的粉面中最美味的,时常让我分享家乡的菜谱。正好,我参加了一次达人训练营,主题是“我的拿手菜”,于是我决定将这道最具家乡特色的炒粉干带到大家面前。
大荆上山面400g
肉250g
小米虾150g
牡蛎200g
香菇10个
鸡蛋4枚
冬笋200g
绿豆芽150g
韭菜150g
生姜一块
洋葱半个
盐适量
黄酒适量
白糖少许
老抽少许
生抽少许
制作这道炒粉干,首先需要将粉干在冷水中泡2至3分钟,冬天可适当延长至5分钟,直到其柔软为止。泡好后,将粉干捞出,尽量沥干多余的水分,并轻轻抖松,确保其不粘连。
接着,将鸡蛋打入碗中,加入一点黄酒和适量的盐,搅拌均匀。在锅中加热油,待锅温升高后迅速倒入蛋液,转动锅使其均匀摊开,形成蛋皮。小心切成丝后备用。
再将准备好的蔬菜清洗干净切好。之后,在锅中放入肥肉,将其煎出油脂,用于后续的炒制。再加入瘦肉翻炒至变色后,加入冬笋丝和香菇,炒至两者入味。
接下来,放入牡蛎和洋葱,继续翻炒,并加入少许白糖来提鲜。然后,加入老抽和生抽,再倒入适量黄酒炒香。待香气四溢时,再将小米虾放入锅中,炒至变色。佐料已经炒好,可以留下一些底油。
接下来是关键的步骤,加入事先准备好的粉干,盖上锅盖,用小火焖约一分钟,以便让粉干更好入味。然后,用筷子轻轻抖动粉干,右手用铲子翻炒,并在过程中适量洒入黄酒和酱油,保持火候,持续约10分钟,直至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加入先前炒好的配料,继续翻炒大约8分钟,接着放入豆芽和韭菜,最后加入鸡蛋丝。左右手协同作业,一手持筷子一手持铲,不断翻炒,感受到粉干逐渐能跳动,就说明快熟了。
将韭菜叶加入锅中,继续翻炒至断生,整道炒粉干的香气四溢,几乎让我整只胳膊都感到酸痛。这道充满家乡味道的炒粉干就此完成,盛出后,桌上的每个人都跃跃欲试。
每当回忆起奶奶制作这道菜的场景,心中总是充满温暖。炒粉干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承载了我对家乡、对亲情的深刻怀念。无论走到哪里,这份浓郁的家乡味道始终与我相伴,温暖着我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