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作为研究资源配置的学科,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紧密相连,实际上,它反映了人类行为中的许多基本规律。不同于其他数学等抽象学科,经济学的原则源于人类的长期实践,因而更具现实指导意义。虽然经济学是个严肃的学科,但它并非总是晦涩难懂,相反,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例子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比如接下来要讨论的“边际报酬递减定律”。
经济学的重要贡献之一在于解决工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在深入探讨边际报酬递减定律之前,了解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是必要的。
我们将生产划分为
“短期生产ShortRun”
“长期生产LongRun”
,两者所涉及的
“可变要素(变量)”
“不变要素”
截然不同。在“短期生产”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影响生产的变量相对较少。例如,厂家可以通过增加工人或投入更多机器来迅速扩大生产规模,以此获得更高的回报。更大规模的设备投入、技术创新等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因此通常被视为固定要素。在“长期生产”中,几乎所有因素都成为可调节的变量。有人说:“长期而言,我们都是赢家。”
有趣的是,单纯增加投入并不一定能提高收益。
在短期生产过程中,如果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不断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边际产量反而可能逐渐降低,甚至出现负值。
以农业为例,假设我们有一亩地,理论上可以通过增加农夫的数量来提升产量。如果耕地面积不变,农夫数量却不断增加,边际产量最终会达到一个临界点,呈现出抛物线的形态:起初随着农夫的增多而上升,达到某个高点后便开始下降。换句话说,每增加一位农夫所带来的产量增幅会逐渐减少,甚至可能出现负值。单靠不断增加可变要素,不仅不能有效提升收益,反而会压缩利润,甚至导致亏损。
再来看两个生动的例子:
在一次田径运动会中,小明以12秒完成100米短跑。他的朋友大明对他说道:“你跑100米用了12秒,那跑1500米不就应该是12x15=180秒(即3分钟)吗?这样就能打破世界纪录!”(男子1500米的世界纪录为3分26秒00)。这种说法明显不合理:对于长跑选手而言,体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耗,导致小明无法以恒定的速度完成比赛,甚至会越来越慢,这正是“边际报酬递减定律”的体现。
另一个例子与早餐有关。想象一下,当你刚起床,肚子饿得咕咕叫,正好有丰盛的免费早餐供你选择。你吃完第一份,觉得非常满足,再拿第二份,这时的满足感开始有所减弱。当你继续吃到第三份时,虽然食物依旧美味,但似乎不再那么吸引人,满足感骤降。如果再吃第四或第五份,甚至可能导致撑得难受,享受的快感瞬间消失。这个例子同样说明了“边际报酬递减定律”的适用性,它不仅适用于生产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也能反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感官体验中。
审视自己的投资组合,思考投入是否划算显得尤为重要。想想自己能同时关注多少只股票?是20只?50只?还是70只?对于全职交易者来说,这或许不算过分;但对于大多数拥有朝九晚六正职的人来说,过多的股票只会让人感觉力不从心。一些人可能会认为,只要有更强大的设备,例如一套高科技的“屏幕矩阵”,就能改变现状。尽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拥有这些设备并不能保证你能像专业交易员那样精确判断市场,真正的成功还需要长时间的市场经验、敏锐的洞察力和扎实的知识储备。或许,借助像飞轮这样的团队支持,会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