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近期,楼主关于Wi-Fi网络覆盖的文章受到了广泛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反馈!在评论区中,楼主注意到许多朋友对Wi-Fi的基本概念存在疑惑,尤其是在购买路由器时,常常被各种术语搞得无所适从。诸如Wi-Fi 6、AC、AX、MIMO、Mesh和1900M等术语究竟意味着什么?同样的最大速度为何价格差距却如此悬殊?接下来,楼主将逐一为大家解析这些疑惑。
掌握Wi-Fi参数的含义,成为真正的Wi-Fi专家,从而选购最适合自己的路由器。
楼主也会对市场上各价位的产品进行评价和推荐。
二、选购路由器常见的参数有哪些?
1、Wi-Fi协议标准——b/g、n(4)、ac(5)、ax(6)
在选购路由器时,首先需要关注的是Wi-Fi协议标准。简单而言,Wi-Fi标准是由多个网络设备制造商组成的商业联盟(WIFIALLIANCE)制定的。目前市面上主流的路由器支持802.11n、802.11ac和802.11ax这三种标准。为了便于消费者理解,联盟开始用Wi-Fi 4、Wi-Fi 5和Wi-Fi 6来替代这些复杂的编号,从而让人们更容易理解。
(1) 802.11n,也就是Wi-Fi 4,制定于2009年,理论最大带宽可达600Mbps,是首次支持2.4G和5G频段的协议。如今市面上采用802.11n的路由器多为低价产品,价格普遍在80元以下。
(2) 802.11ac,也就是Wi-Fi 5,制定于2013年,增强了带宽,单流带宽提升至433Mbps,支持44 MIMO的设备理论最大带宽可达1733M。虽然已能与千兆有线网络媲美,但其仅支持5G频段,因此大部分支持802.11ac的路由器也兼容802.11n。
(3) Wi-Fi 6(802.11ax)于2019年发布,支持更高阶的调制方式和更高带宽,理论带宽可达9607.8M,并且同时支持2.4G和5G频段,这将大幅提高网络的便捷性和性能。
结论:在购买路由器时,了解Wi-Fi协议标准至关重要。选择支持AC标准的路由器是个不错的选择,而追求极致的用户可以直接选择Wi-Fi 6(AX)。
2、无线速率——数字的游戏
在选购路由器时,常见的1750M、1900M等字眼引人注目,表面上看代表路由器的无线最大速率,但实际上并不简单。
例如华硕RT-AC66U,这款双频路由器的包装上标明了1750M。实际上,这一数字的来源复杂:它支持2.4G的802.11n和5G的802.11ac,并且具有33的MIMO技术。2.4G单流的理论带宽为150M,三个流合计为450M;5G频段单流理论带宽为433M,三个流则为1300M。综合下来,1750M是将两者叠加而来的结果。但实际使用中,这两个频段不能同时使用,因此单个设备的最大带宽也只能达到1300M。
虽然数字越大似乎越好,但其背后往往隐藏着“水分”。追求数字的无上限并不必要,1750M的速度通常已经足够。
3、无线速率——接入端的瓶颈
我们再来讨论无线速率,这次的重点在于接入设备(如手机、电脑)对速率的限制。
市面上大多数售价在500元左右的中端路由器普遍支持33 MIMO技术,因此它们的最大速率常常达到1750M,甚至有些国产品牌的产品价格仅为150元。而不论是百元级还是几百元的路由器,基本都可以实现千兆以上的速率。
当我们使用这些路由器连接Wi-Fi时,很多设备即便在局域网内也无法达到千兆以上的速度,通常只能实现866M的连接速率。这究竟是为何呢?
接入端的设备限制了速率。5G的1300M理论上是由802.11ac协议规定的,但大多数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通常配备的Wi-Fi天线为22 MIMO标准,这意味着它们只能与路由器以较低的速率进行通信。
结论:大多数移动设备在天线设计上无法达到33 MIMO的标准,这就是为何接入端的速度通常被限制在866M。
4、天线数量的误区——MIMO到底意味着什么?
天线的数量与路由器的速率和信号强度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许多厂家为了吸引消费者,推出了天线数量夸张的产品,实际上差别并不大。有些高端路由器甚至采用内置天线设计,依然表现优异。外观上的天线数量并不能代表实际性能。
MIMO技术的引入确实能显著提高传输速率。早在802.11n时,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就已经被广泛应用,它通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使用多个天线来改善信号传输质量。以802.11n为例,单天线传输速度为150Mbps,而如果同时使用多天线,则速率将成倍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MU-MIMO(多用户MIMO)技术能够让多台设备同时进行数据传输,从而提升网络的整体效率。与SU-MIMO不同,MU-MIMO允许多终端同步传输,真正提高了路由器的带宽利用率。
了解Wi-Fi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在选购路由器时,掌握各种参数的含义,将帮助用户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拥有一款合适的路由器,无疑是提升网络体验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