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个周末,我和几位朋友相约到郊外去游玩。那天恰好赶上了当地的集市日。这个集市可是远近闻名,热闹非凡,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几乎什么都有卖。既然正好遇上了这么热闹的场面,大家也都没什么特别的安排,便打算顺道去看看热闹,顺便买点当地的特产带回去。
在集市中,我们看到一个售卖香油的小摊,摊子旁飘着一股浓郁的香气,让人忍不住想要靠近。摊主在摊位上挂着的牌子写着:“纯芝麻现磨香油,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看着这个招牌,再加上那股扑鼻的香味,身边的一位朋友忍不住说道,现在能买到纯芝麻做的香油已经不容易了,大家平时用的那些香油,大多数都含有很多不必要的成分。能遇到现磨现卖的,真得买点尝尝。
说话间,他便主动开始劝说我们一起买。大家被那香气吸引,再加上他的推销,纷纷从摊位上挑了几瓶。我们买的香油都已经被摊主事先装好,瓶子是透明的玻璃瓶,看起来和医院里常见的点滴瓶类似。摊主解释说,由于现场磨制比较耗时,怕大家等得久了,所以提前准备好了香油,大家不必等待。
把香油带回家后,大家都有些迫不及待地想尝一尝。结果,不久后,其中一个朋友打来电话,说自己尝了香油之后,感觉味道并不像当初在摊位上闻到的那么香。他怀疑摊主当时展示的香油只不过是用香精等增味剂调制出来的“样品”,真正卖给我们的可能只是普通的香油。听了他的提醒,我也赶紧打开自己买的香油一试,果然味道平平,根本没有摊位上那种浓郁的香气。
过了几天,我们再次聚在一起,话题自然又回到了香油的事。大家的评价基本和我一样,都觉得味道差距很大。有个朋友从事过食品行业,分析说摊主展示的香油可能是用香精等添加剂调的,增加了香味,而我们买回家的香油就没有这种效果。又有一位朋友透露,他老家有个亲戚做香油生意,做了几十年,自己都承认从来没用过一颗芝麻做香油,这让大家都吃了一惊。他接着说,市面上现在的香油大多数都不是真正的芝麻油,因为芝麻产量有限,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那么这么多的香油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这一说法也让人联想到了一些农村的“奇葩”现象:有些乡村的居民,为了赚点外快,专门坐免费公交车进城,买些普通的鸡蛋带回去,摆到集市上就成了“土鸡蛋”或者“山鸡蛋”,而且价格比普通鸡蛋翻倍。很多人说城市套路深,想回农村,可如今的农村套路也不少,大家买到的“土特产”有时候也并不那么“土”。
经过一番讨论,我们都不禁为当下的商业环境感到些许失望。大家都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日子好过了,可是也越来越多地看到一些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那些曾经标榜的“真材实料”似乎越来越成为空话,变成了商家的噱头。这种现象屡见不鲜,让人不禁感慨,曾经那些质朴和诚信似乎变得越来越难找。
有一次,我到一个地方参观了一家大型的油脂加工厂,这次参观也让我解开了多年的疑问:市面上那么多的香油和芝麻酱,它们的原料——芝麻,到底从哪里来?通过这次参观,我也重新找回了对香油的信心,明白了如何才能买到正宗的香油。
这家工厂的设施非常完备,其中就有四座储存芝麻的大仓库,每座仓库的容量非常大,我走进去一看,里面的芝麻堆得像小山一样。仓库里存放的芝麻,分为黑芝麻和白芝麻两种。我好奇地问了一下陪同的工作人员,每座仓库能容纳多少芝麻,工作人员告诉我,每座仓库的容量可以达到四千吨,而整个仓库的芝麻周转期大约是三个月左右。
根据工作人员的介绍,我算了一下,这家企业每年的芝麻需求量大约在四到五万吨之间,而他们的年产香油和芝麻酱分别达到一万吨左右。如此大规模的生产,所需的原料自然是需要大量的芝麻。而这一切的芝麻,都能在这些巨大的仓库里找到来源。看起来,这家企业的产品在原料方面确实是没有问题的。
这么多芝麻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当我和企业老板坐下来聊时,我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这么大量的芝麻从哪里收购?毕竟,山东各地我都没有见过大规模种植芝麻的地方。
离开工厂时,我再次回望那四座巨大的芝麻仓库,心中不禁感慨,这些仓库正是这家企业“真材实料”的象征,同时也代表了一个有良心企业的责任感和诚信。从这家企业,我看到了一个商业环境中的光明面,也让我相信,市场上依然有很多企业秉持着真实和诚信,做到了对消费者负责。
通过这次参观,我还想到了一个话题:农田不仅仅是用来种植粮食的。很多我们餐桌上的食品原料也都来自农田,比如制作香油的芝麻。芝麻并不是高产作物,亩产也就两百斤左右,要收获一吨芝麻,至少需要十亩地。那么,想想这么大的生产规模,所需要的农田数量得有多少?我们更应该珍惜农田,保护耕地,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