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湿流光 细雨湿流光歌词

2024-11-1102:54:19综合资讯0

南乡子:词牌与代表作品

南乡子,作为一种古老的词牌,别名“好离乡”或“蕉叶怨”,最初源自唐代的教坊曲。这一词牌最早以单调形式出现,由后蜀的欧阳炯开创,后经南唐冯延巳的改编,最终成为双调。欧阳炯的《南乡子·画舸停桡》被视为这一词牌的经典正体,采用了二十七个字、五句两平韵与三仄韵的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南乡子词牌也有了变体形式,如二十八字、三十字的单调版本,及五十四、五十六、五十八字等双调变体。如今,南乡子的规范形式为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分别押四个平韵,贯穿一韵到底,韵律流畅,音节优雅,歌唱时应注重音调的婉转与感情的抑扬。冯延巳的《南乡子·细雨湿流光》和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这一词牌中的代表作。

南乡子·细雨湿流光

冯延巳

细雨轻拂,打流光,芳草年年生长,愁恨却与之相伴。烟雾锁住凤楼,许多往事如烟消散在时光里,若即若离。镜中见鸾影,锦被已不再温暖,那断肠的痛意随风而来。

梦中,思绪漂浮,漫无目的,醒来时却看到杨花满床,仿佛置身另一段时光。薄情的他始终不曾出现,而我仅留着门半掩,斜阳下,春光早已逝去,泪珠悄然滑落。

注释:

⑴ 流光:闪烁而流动的光影。

⑵ 凤楼:指女子的妆楼,起源于《列仙传》中的凤凰楼。

⑶ 鸾镜:古代妆镜的美称。

⑷ 薄悻:形容心思淡薄、薄情的男子。

译文:

细雨如织,时光流转,芳草如故,然而伴随这大自然的景象,离愁也在悄然滋生。那凤楼依旧空寂,多少往事随着轻烟消散,仿佛隔世般遥远。镜中映出鸾鸟的倒影,锦被上刻画着鸳鸯,往昔的情感在此刻重新涌上心头,思绪无法自控,心中充满断肠的痛苦。

梦境中,我的灵魂随着时光游走,来到远方,醒来时眼前却满是飘零的杨花,洒落在我的绣。门半掩,他却迟迟未到,斜阳映照下,我的春日良辰已成往事,泪水无声滑落,几行清泪诉不尽内心的伤感。

赏析:

《南乡子·细雨湿流光》是冯延巳创作的一首闺情词,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在孤寂中怀念往事的痛楚。上片通过细雨与芳草的意象,引发离愁与伤感,写出了女子对过往感情的依恋与苦楚;下片则以梦境与现实的交替,进一步渲染了女子的愁苦心境。词中既有对内心情感的抒发,也有对现实环境的细腻描绘,给人一种强烈的孤独与无奈感。冯延巳的这首词,不同于花间派多写容貌服饰,而是从人物的内心情感出发,打破了传统的女性形象表现手法,呈现了更为真实与深刻的情感。

冯延巳(903年—960年),字正中,号延己,五代时期南唐的著名词人及家。他在南唐烈祖和中主时期三度任相,官至太子太傅,深受皇帝信任。他的词风文雅,注重抒发个人情怀,尤其擅长描写闲情逸致与内心的细腻感受,对北宋初期的词人产生了一定影响。他的作品《阳春集》被后人传颂,尤以《南乡子》这一词牌最为人知。

创作示例:

《南乡子·夜雨侵晓》

己亥年七月初三

夜雨潺潺,晨光渐现,微凉的玉枕让我轻轻苏醒。

似乎听到昔日少年撑伞归来的身影,漫步在南方的乡间。

词中那芭蕉的清韵,依然在我耳边回响。

我在窗前漫步,安静的水面轻轻荡漾,碧绿的廊道映照出清新。

四周的天空,笼罩着一层淡墨,远处柳影婆娑,烟雾飘渺,

草地也渐渐泛黄,寂寞的景象,令人心生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