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陕西人,从小就离不开面条。无论是有名的biangbiang面,还是扯面、油泼面、臊子面、削筋面,甚至是菠菜面、揪片,每一种面都别具风味。而最让我怀念的,莫过于妈妈亲手做的手擀面。每当想起那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我总是忍不住垂涎三尺。
虽然市面上也有不少店家声称自己做的是“手擀面”,但实际上大多数都是机器做的。机器面条的筋道程度虽然不差,但常常加了蓬灰,味道偏差,面汤也会起泡沫,带着一股不太好闻的异味。我基本不太会去外面买这些所谓的“手擀面”。
妈妈可是做面条的高手!记得小时候,每到中午,一家七八口人都要吃面。妈妈总是提前准备好大块面团,然后和面、揉面、擀面。这个过程非常费力,但她做的手擀面真是无敌好吃!每一根面条都又细又长,口感劲道,嚼起来特别爽滑,吃上一碗永远不够。
今天,我就将妈妈做手擀面的经验和小窍门分享给大家。只要你用心去做,多练几次,保证也能做出劲道十足、爽滑不粘的手擀面。接下来,跟我一起往下看吧!
1. 和面
要做出筋道的手擀面,选对面粉是关键。推荐使用高筋面粉,通常400克面粉配150克冷水和4克盐。首先把盐溶解在冷水中,然后将盐水少量多次加入面粉中,边加边用筷子搅拌,直到面粉呈现雪花状或者絮状。接着用手揉成一个光滑的面团。手擀面讲究面团的硬度,越硬的面团,做出来的面条越劲道。
小贴士:如果是在家做手擀面,最好不要加入碱面。虽然碱面能够增加面条的筋道,但它会影响面条的麦香,甚至面团中的营养成分。你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盐,特别是对于中低筋面粉,盐能够增强面团的筋度和韧性。为了让面团更有弹性,也可以加入一个鸡蛋。
2. 醒面
和好面团后,记得给它一点时间醒发。揉好后,可以反复揉3-5分钟,直到面团变得光滑。然后用保鲜膜包好,或者用碗将面团盖住,让它静置30到60分钟。在这个过程中,最好每隔一段时间揉几次,这样能够促使面筋的形成,让面团更光滑,擀的时候也不容易断。
小贴士:俗话说“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面团越硬,揉的时间越长,面条的韧性就越好。醒面的时间要把握好,太短水分还没完全吸收,太长面团会开始发酵,影响口感和韧性。
3. 擀面
擀面是手擀面的关键一步,也是最需要技巧的环节。将醒好的面团放在大案板上,揉至表面光滑,然后开始擀面。先从面团的边缘擀起,擀薄后将面卷到擀面杖上,用力将擀面杖往前推动。擀的时候,要注意撒些干面粉,避免面团粘连。在擀面过程中,要确保薄厚均匀,这样煮出来的面条才不容易断。
小贴士:擀好的面片可以撒上玉米粉,再对折后切成自己喜欢的宽度。玉米粉能有效防止面条粘在一起,特别适合长时间放置。
4. 煮面
煮面是最后一步,关键在于火候和水量。先将一大锅水烧开,水要足够多。将擀好的面条轻轻抖开,一边抖一边放入沸水中,用筷子轻轻搅拌,避免面条粘在一起。等水重新煮沸后,加入一点凉水,待水再次煮开后,再加入一点凉水,反复操作几次,直到面条完全熟透。
小贴士:煮面时要注意水量充足,不要频繁搅动面条,煮面条时可以加入一点盐,这样面条不易断,口感也会更有韧性,吃起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