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友,这位在华语乐坛叱诧风云的歌手,常常让人联想到1992年那个辉煌的夜晚。在香港的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上,他凭借一首《分手总要在雨天》一举成名,成为继许冠杰之后的又一位“歌神”。这一瞬间,张学友的名字深深印刻在了无数歌迷的心中。
对于我而言,张学友的另一首歌曲才是最打动我的。那首歌是《她来听我的演唱会》,它出现在张学友封神七年后的专辑《走过1999》中,由梁文福作词,黄明洲作曲。这首歌所讲述的是一个女孩从十七岁到四十岁之间的情感历程,既有甜蜜与苦涩,也有对爱情的深刻理解。而更令人惊讶的是,歌曲的创作过程中隐藏了许多写作的技巧和秘密。
今天,我们就跟随这首歌的旋律,走进它背后的故事,看看这首情歌是如何通过巧妙的写作技法打动听众,至今仍让张学友的歌迷念念不忘。
《她来听我的演唱会》不仅仅是一首歌曲,它更像是一个故事。从歌名到歌词,它都在直白地传达出“故事”的气息。那么,如何才能讲好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呢?
常见的写作技巧之一,是通过交替使用微观与宏观的视角来展现人物与事件的全貌。当我们写一个具体的人物或事件时,时常需要通过宏观视角展现更多的背景和细节;而当我们讲述宏观现象时,则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让叙述更加生动与真实。
歌词中的“她”和“我”让这首歌的情感更加贴近生活。歌曲中的“我”是张学友,歌迷“她”则代表了每一位与歌曲有着情感共鸣的听众。歌曲通过讲述这个女孩在不同人生阶段,听张学友演唱会的经历,细腻地呈现了她在每个时刻的感受与情感的变化。
17岁时,张学友的演唱会来到了女孩所在的城市。女孩虽然十分渴望去听,但却因为没有足够的钱买票而感到无奈。男孩偷偷为她准备了票,给她一个惊喜。两人一起去听演唱会,那一天,初恋悄然开始,甜美而又纯真。
初恋并非都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三年后,他们分手了。女孩听着张学友的《祝福》泪流满面,感受到深深的失落与伤感。
25岁时,女孩开始了一段新的恋情,却不料遇到了不忠的男朋友。看到男友为另一个女孩送花,女孩的心碎了。她和朋友一起去KTV唱歌,点了张学友的《情书》,通过歌声发泄内心的痛苦。
33岁时,女孩已经结婚并且有了些许的家庭责任。婚姻虽表面平静,但却发生了丈夫酒后出轨的事件。女孩内心再一次受到了伤害,但她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决定捍卫这段婚姻。
内心的痛楚却依然在。每当夜深人静时,女孩依然难以释怀,但张学友的《一路上有你》却给了她一丝安慰。
到了40岁,女孩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丈夫依旧是那个曾经背叛过她的男人。生活虽然平淡,但也有了更多的责任和成熟。这时,张学友再度来到她所在的城市开演唱会。她不再像年轻时那样为了听演唱会而焦虑,但在电视上听到张学友唱《想和你去吹吹风》时,她忍不住泪流满面。那些过往的回忆再次涌上心头。
她没有办法将这些感受与丈夫或孩子们分享,但在张学友的歌声中,她却找到了新的情感寄托。她明白,自己的情感经历已经走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经过岁月的洗礼,变得更加成熟和平静。
在整首歌曲中,张学友始终没有直接描述自己作为歌手的表现,也没有描述演唱会的气氛。所有的情感和表达都是通过“她”这个听众的视角来呈现的。这种视角的切换让整个故事更具层次感,让人感受到深深的共鸣。
歌曲的基调带有一丝悲伤。女孩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中经历了种种情感波折,从初恋的甜蜜到成年后的心碎、心累、再到婚姻中的挑战与妥协。每一段情感的起伏都通过张学友的歌声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这首歌中,张学友的歌声成了女孩情感的写照。他唱出了女孩在每个阶段的心声:有时是心醉,有时是心碎,也有时是心累。正是这些歌声与女孩的情感历程紧密相连,形成了强烈的共鸣。
从写作的角度来看,若要展现一个人物的内心世界,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与这个人物关系密切的人物来反衬。这种“核心关系视角”在故事中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主角的情感变化。
比如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通过诸葛亮与其他人物的互动,间接地展示了诸葛亮的智慧与魅力。类似的手法在《她来听我的演唱会》中也得到了巧妙运用。歌曲通过展示女孩与不同男孩的情感关系,反映出了她的情感波动与成长。从初恋时的单纯,到后来的失落与觉醒,再到最后的成熟与宽容,女孩的情感经历在歌词中得到了完美呈现。
正如《人类简史》中提到的,讲故事的能力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而一首充满故事感的歌曲,才能让歌者唱到动情,听者听得如痴如醉。
《她来听我的演唱会》通过微观与宏观的巧妙切换,展现了男女情感中的种种复杂情感,歌词中对核心关系的细腻描写使得这首歌成为了时间的见证者。它不仅是讲述一个女孩的情感故事,更让每一位听者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像。在张学友的歌声中,我们不仅听见了爱情的甜蜜与痛苦,更感悟到了岁月沉淀后,情感的深刻与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