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78500u i78550u算高端还是低端

2024-11-1302:18:10综合资讯1

笔记本电脑与台式机的处理器,虽然同属于同一家族,但在性能上始终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即便是同型号的处理器,移动端与桌面端的差距也常常让用户感到困惑。那么,这种差距到底有多大?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差距,实际使用中的差异究竟有多少?这些问题是许多笔记本电脑用户,尤其是新手用户十分关心的。今天,我们就为大家提供一个简单而详细的解析。

在深入探讨之前,先来简单介绍一下移动端处理器中,标准电压、低电压以及超低电压处理器的区别和命名规则。最初,这些处理器的电压差异确实是按照核心电压来划分的。当时,普通高性能处理器的核心电压一般为1.2V到1.4V,而低电压处理器则由于频率较低,其核心电压大约只有1V左右,低电压处理器在名称上就有了明显的区分。

随着轻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低电压处理器逐渐成为了主流。与此轻薄本对处理器性能的需求不断增加,低电压处理器的主频也从最初的2GHz以下提升到了如今的4GHz以上。即便如此,低电压处理器的满载性能仍然无法与标准电压处理器相媲美,尽管电压差异变得越来越小,这种划分方式却依旧被沿用至今。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分析第八代酷睿处理器在移动端与桌面端的表现差异,略过第七代及更早的型号,直接从第八始。

第八代酷睿i7处理器在移动端和桌面端都迎来了重大的提升,尤其是在核心数量上。i7处理器从第七代的四核八线程跃升到了六核十二线程。以此为例,桌面端的酷睿i7-8700和8700K不仅具备12MB的三级缓存,六个核心的睿频最高可达4.1GHz或4.3GHz,性能上堪称强悍。相比之下,移动端的i7-8750H虽然也有六个核心,但其三级缓存为9MB,最高睿频为3.9GHz。从规格上看,差距似乎不大,但实际表现却大相径庭。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功耗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TDP(散热设计功耗)与CPU的实际工作功耗并非完全相同,但厂商通常会将移动端处理器的功耗限制在TDP值附近,因此i7-8750H的功耗大约被锁定在45W左右,满载时甚至会降至37W以下,导致其主频无法长期维持在3.9GHz。而桌面端的i7-8700K在满载状态下的功耗通常超过100W,进行超频时甚至会突破180W,这样的功耗水平是笔记本无法达到的。游戏本中的i7-8750H在处理高负载任务时,主频通常会在2.7GHz至3.5GHz之间波动,性能表现并不稳定,因此在一些需要大量CPU资源的游戏中,往往无法与桌面端处理器相抗衡。

第八代酷睿i5处理器在移动端的表现也值得一提。i5-8300H,作为一款四核八线程的处理器,其性能与第七代的i7处理器相当,但在实际使用中,其功耗和表现有了显著改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i5-8300H能够稳定维持3.9GHz的四核睿频,这使得其在部分游戏中的表现甚至超越了i7-8750H。

对于低电压处理器,第八代的酷睿i5和i7处理器相比第七代也有了极大的提升。i5-8250U和i7-8550U等处理器由之前的双核四线程提升为四核八线程,性能得到了显著增强。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缓存和主频上,i5处理器为6MB三级缓存,而i7处理器则为8MB,除此之外,二者的实际性能差距并不大。考虑到功耗限制,尽管i7-8565U在理论上具有较强的运算能力,但其性能仍难以与桌面端处理器相提并论。尤其是在高负载时,低电压处理器的功耗常常会下降至10W左右,导致其在满载状态下无法保持较高的主频。

尽管第八代和第九代的移动端酷睿处理器在技术规格上有所进步,尤其是i9系列引入了八核十六线程,单核睿频也达到了5GHz,但由于功耗的限制,移动端的表现依然无法与桌面端相比。即便如此,在轻薄本和超便携设备中,这样的性能提升依然是令人满意的。若想看到移动端处理器与桌面端的差距大幅缩小,或许只能寄希望于英特尔未来的10nm制程技术。

尽管移动端处理器的性能不断提升,但由于功耗、散热以及设备限制,仍然存在着无法逾越的鸿沟。消费者在选择笔记本时,仍需根据自己的需求,综合考虑性能、功耗和便携性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