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在吃苹果的时候都遇到过这样一种困惑:“奇怪,明明苹果外观完好,为什么切开后里面居然有虫子?”许多人可能会气愤地把责任归咎于生产商,认为是他们把已经变质的苹果处理过后再卖给消费者。但今天,小编想为那些果农和生产商们辩解一下,可能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实际上,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一种名为食心虫的害虫引起的。在果树的幼果时期,这些虫子会在果皮上产下虫卵,待虫卵孵化后,幼虫便会钻入果实内。由于果实在成长过程中,虫眼也会逐渐变大,而这些虫眼在苹果的外观上是无法察觉的。把责任完全归咎于生产商,未免有些过于苛刻。生产商的责任也不能完全忽视,毕竟防虫是果农在栽培过程中必须认真对待的工作。那么,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种影响好心情的“小虫子”吧。
食心虫是导致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苹果的成长初期,食心虫会通过果皮进入果实的核心部位。判断苹果是否受到了食心虫侵害,可以通过仔细观察果皮上是否有虫眼。通常,虫眼的出现意味着果实内部已经被侵蚀。食心虫并不会固定在某个部位,通常是从果柄附近开始侵入,因此需要细心检查每个部分,才能发现这些害虫的痕迹。
食心虫是一类昆虫,幼虫通常呈圆筒形,蛹则呈长纺锤形,颜色为褐色。它们会钻入果实或豆荚内部,食用果肉或豆粒,属于对果树和豆类作物的害虫。食心虫的种类繁多,包括梨小食心虫、梨大食心虫、桃小食心虫、白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桃蛀螟以及棉铃虫等。
梨小食心虫
这种虫子主要危害仁果类和核果类果树,如梨、苹果、桃、李等。它们不仅会侵害果实,还会危害树木的嫩梢。在中部地区,梨小食心虫一年发生五代。冬季,成虫会在树枝上结茧越冬,春季三月化蛹,四月羽化成虫。在五月至六月份的第一、第二代幼虫阶段,主要危害桃树的嫩梢。到七月以后,虫害逐渐转移到梨树,至七月下旬至九月期间,梨果成为主要受害对象。由于梨小食心虫有寄主转移的特性,因此桃梨相邻的果园经常会受到较为严重的虫害。
梨大食心虫
梨大食心虫主要在河南、山东一带发生。它一年发生两代,成虫会在冬季在受害芽内结茧过冬,春季幼虫转移到果树的芽中,危害树木的嫩芽。等到梨果长到拇指大小时,幼虫会转入果实内部进行取食。成虫通常在五月末至六月中旬产卵,幼虫继续危害梨果,尤其在果实接近成熟时,会造成严重的损害。
桃小食心虫
桃小食心虫广泛分布于苹果、梨、桃、枣、山楂等果树。黄河故道地区每年发生1至3代,其中第二代虫害最为严重。成虫在土壤中结茧过冬,翌年五至六月份羽化。六至七月是第一代成虫的繁殖期,而八月则是第二代卵和幼虫的蛀果期。此虫危害果树的果实,特别是在果面上留下明显的虫眼和虫粪。
白小食心虫
这种害虫主要侵害山楂,也会危害其他果树。在我国北方,每年发生两代。成虫会在冬季将茧缀连在叶片上过冬。翌年五月下旬至六月中旬,越冬代的成虫羽化,并开始产卵。幼虫会从果实的萼洼或两果接触处钻入果内,留下虫粪,导致果实干枯脱落。
李小食心虫
李小食心虫主要危害李、杏、樱桃等果树。在北方地区,李小食心虫每年发生二到三代。冬季,幼虫会在根茎或土壤中结茧越冬,春季四月中下旬化蛹,五月成虫羽化并开始产卵。幼虫的蛀果行为常导致果实过早掉落或提前变色成熟。
桃蛀螟
桃蛀螟的食性较为杂乱,几乎所有的果树都可能成为其寄主,尤其是桃、李、杏、苹果、梨等。此虫的幼虫在果面上进行初步侵害,稍大后会钻入果实内部。蛀入的果实内外堆积着大量的虫粪,常见于两果接触处或树枝的缝隙中。
棉铃虫
棉铃虫广泛分布,危害苹果、梨、桃等果树,也常见于棉花等作物。它们每年发生四代,成虫在土壤中越冬,翌年四月中旬出现。它们对果实的危害极为严重,通常蛀孔较大,甚至将果肉吃光,留下空壳。在某些年份,这些害虫的数量极为庞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些食心虫种类繁多,各具特点,但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喜欢在果实内部栖息、繁殖,从而对农作物造成危害。通过了解这些害虫的生长习性和侵害方式,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为何偶尔会在水果中发现虫子,同时也提醒我们在购买水果时,不仅要关注表面外观,还应注意其来源和生产过程中的防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