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写了一篇关于“不要轻易借钱给别人,也不要轻易借别人钱”的文章,结果收到了很多朋友的留言反馈,看来这个问题确实是大家普遍遇到的困扰。生活中,多少人因为这件事而心生疲惫,甚至是深深的失望。
我年轻时,也曾因为对人心软,轻易地借出过一笔钱。虽然数额不大,但对我来说,那时也相当于几个月的工资。起初,我还不好意思直接开口要回那笔钱,想着朋友之间,迟早会有机会还。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个人开始渐渐消失,电话不接,短信不回,甚至连个声音也没有。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心塞”与“心寒”。那种感觉像是自己曾经真心待过的朋友,突然变得面目全非,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心里很空落,感叹自己曾经付出的真心,竟然得不到任何回应。回头看,才意识到,原来我一直在用自己的真心去换一个早已不再存在的友谊。
从表面看,这件事的根本问题是信用的丧失。借钱时,那人信誓旦旦,口口声声保证一定会还,表现得无比靠谱。可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人由于性格含蓄,不愿拒绝他人,往往很难果断说“不”。这也提醒我们,久未联系的朋友若突然联系你借钱,一定要保持警觉。
深入思考一下,这种失信行为其实并不一定是对所有人都一样。我们可以把这种情况理解为一种价值观的缺失。就像一个做尽的人,虽然外表冷酷,但他心中仍有一些人性闪光的地方,可能会对父母特别孝顺,对亲人特别关爱。类似地,那些看似失信的人,或许也有自己的坚守和原则,但在某些特定时刻,他们会为了一点个人利益而做出背离诚信的决定。而我们往往低估了自己在别人心中的位置,认为自己是一个重要的朋友,殊不知,在别人眼里,自己可能只是一个可以随时被放弃的过客。
我们常常会心甘情愿地去付出自己的真心、时间、资源,去迎合那些可能根本不在乎我们的人。但其实,很多时候,“三分话”要留心,“一片心”要谨慎。与人交往,保持适度的防备心态,其实是一种更为聪明的做法。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并不认为利益至上的人仅仅是不讲信用的人。对我来说,只要一个人内心把利益看得比友情、道德更重要,那就意味着他对任何人都不会真正忠诚。今天他对你好,明天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抛弃你,真正驱动他的是那个永恒不变的利益。如果利益的天平倾斜了,人际关系也很可能会在瞬间改变。
我见过不少做生意非常成功的人,他们往往为人热情、真诚,处理事情时总是以他人的利益为重,甚至有时候愿意牺牲自己的部分利益来帮助别人。反观那些斤斤计较、算计每一分利益的人,往往很难在身边保持长久的朋友。正如古人所言,“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在复杂的社会中,真正长久的人际关系,更多的是基于真诚与道德,而不是单纯的利益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