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感到无比迷茫。心情沉重地站起身,拿起外套,机械地走进地铁站。途中,我看到一位匆匆赶路的中年男子,突然脑海里闪过一个问题,我决定试试。低声向他询问:“不好意思,我有个问题……”
他好奇地看着我,等着我继续。
“英国……有女王吗?如果有的话,她叫什么名字?”我结结巴巴地问。
那人似乎有些疑惑,但很快回应:“英国女王?哦,是维多利亚。”
“维多利亚?”我地重复着。
“是的。”他简短地回答,然后急匆匆地上了车。
我站在站台上,愣住了。维多利亚?这怎么可能?我紧接着抓住另一个过路的男人,再次问他这个问题。他也同样说是维多利亚。
我不死心,接连问了四个路人,结果却全部得到了同样的回答:是伊丽莎白。
这些人对我的问题露出一副莫名其妙的表情,甚至有些人开始露出笑容,有的则一脸担忧地看着我。仿佛在看一个神志不清的老年人。我甚至有个路人轻声问我是不是还好吗。幸好没有人报警,而我也没有感到丝毫的羞愧,只是更加困惑。
我叫杰茜卡,曾是一名电视台工作人员。曾经,我对这份工作充满期待,却从未真正适应过它。甚至可以说,我对这份职业有种深深的恐惧。
每当摄影机的指示灯亮起时,我总会有一种无法控制的冲动,恨不得把它关掉。我几乎每次面对镜头时,都忍不住想要逃避。无论是采访,还是主持,我总是不断地想要避免任何站在聚光灯下的机会。可即便是不得不面对镜头时,我也会感到强烈的不安,心跳加速,甚至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那种紧张让我无法控制情绪,整个人变得支离破碎,话都说不清楚。
我尝试过各种方法去放松自己,但总是徒劳无功。我从未能在镜头前展现出自如的状态,表现总是显得笨拙而紧张。最终,我决定离开那个让我窒息的环境。辞职的那一刻,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解脱。
对我来说,内向并不是什么丢人的缺陷。相较于那些活跃在人群中的人,我更喜欢独自一人,宁愿远离喧嚣。
22岁生日那天,我的几个大学朋友为我准备了惊喜。当她们在黑暗中突然跳出来时,我吓得差点泪流满面。她们误以为我感动得不行,实际上我只是被吓傻了。她们在我身旁安慰我,而我只能躲在,无路可逃。为了不让她们误会,我只能干脆把所有灯都打开,暗示她们:我的生日已经结束,你们可以走了。
从小,父亲总是试图鼓励我变得更加外向,但这让我倍感压力。
我从不认为外向或内向是好坏之分,它们只是两种不同的性格特质。外向的人能从社交中获得能量,而内向的人则通过独处来充电。两者之间没有高低之分,只有不同的能量流动而已。
我曾经以为,我会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内向世界里,直到有一天,这种内向的性格带给我了一些不愉快的经历,甚至开始影响到我的心理健康。那时,我不再能像过去那样与外界建立联系,我的世界愈加狭窄,甚至出现了抑郁的情绪。于是,我决定改变,离开了不再适合自己的北京,来到英语流利的伦敦重新开始。
生活并没有给我想要的答案。失业,孤独,甚至最亲密的朋友也纷纷离开了伦敦,那种压抑感再次笼罩了我的生活。就在这种孤单与迷茫中,我开始问自己一些问题:
如果我一直活在自己的内向性格里,是否会错过一些重要的东西?
内向真的能改变吗?如果能,那应该怎样做?需要多长时间?
如果一个内向的人试图生活得像外向的人一样,那会发生什么?
这些问题让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我决定进行为期一年的“外向体验”。我想用这一年的时间,去挑战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情,尤其是那些让我感到恐惧的事情——比如主动与陌生人搭讪。
“外向的1年”对我来说,简直像是一场灾难。它不仅是性格的挑战,更是一次深刻的心理实验。在这一年里,我需要面对各种我曾经极力回避的情境。
我需要突破自己最大的一道心理障碍——与陌生人交谈。于是,我找到了我的心理医生朋友,向她请教如何克服社交焦虑。
她提到了一种叫做“疗法”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让我直面自己最害怕的情境。
“你可以从简单的开始,”她说,“比如问路人一些很奇怪或者很愚蠢的问题。你可以问他们:‘对不起,我记不清楚了,我们英国有女王吗?如果有的话,她叫什么名字?’”
“这也太傻了吧!”我惊讶地反应。
“是的,这正是目的。”她回答,“你需要自己去面对这些看似愚蠢的行为,去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
虽然我一度拒绝了这个建议,但她坚定地告诉我:“如果你不敢尝试,就永远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
于是,我做了一个决定:我要挑战自己。
我找到了一个中年男子,硬着头皮问了他那句傻乎乎的问题,结果对方根本没有太多反应。那一刻,我居然松了口气。这次小小的胜利,让我产生了更大的勇气。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做了很多曾经不敢做的事:即兴演讲、社交软件交朋友、甚至临时决定旅行。我逐渐发现,自己也能变得更加自信、勇敢,甚至幽默。
就如同心理学大师荣格所言:“没有纯粹的外向或者内向,只有不同的性格特征。”
这场挑战让我真正明白,内向和外向之间并非泾渭分明,适度的跨越边界,会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通过这一年的努力,写下了《走出内向》这本书,记录下我的成长与转变。
如今,我能坦然面对曾经让我感到恐惧的社交场合,也开始在新的环境中结交朋友。虽然内心的焦虑偶尔还会出现,但我已经不再害怕那些曾经让我心跳加速的挑战。我开始享受这种转变带来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