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这种以清丽脱俗、素雅无华而著称的花卉,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自古以来,它便与兰花、菊花、菖蒲并列为“四雅”,与梅花、茶花、迎春花一同称为雪中“四友”。在寒冬腊月,万物凋零时,只需一碟清水和几颗卵石,水仙便能吐露芬芳,生机盎然,给冷寂的季节带来一抹明丽的色彩。无论是“凌波仙子”、金盏银台,还是玉玲珑、雅客等名字,都足见人们对它的喜爱与赞美。而历代文人更是对水仙情有独钟,写诗作画,歌咏咏叹,堪称不计其数。
但你是否知道,关于水仙的背后还有许多你可能未曾了解的冷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朵素雅的花卉,细细品味它的别样魅力。
1. 复瓣水仙与单瓣水仙的区别
常见的水仙大多为单瓣品种。比如宋代朱熹在《用子服韵谢水仙花》中就曾形容道:“水中仙子来何处,翠袖黄冠白玉英。”这些水仙的花瓣通常为6片,盛开时呈现出平展如盘的形态,白色的花瓣散发着磷光,而副冠则呈金或鹅,形如小酒杯,亦被称为“金盏银台”。副冠若为白色,则称之为“银盏银台”。这种水仙花期一般持续半个月左右。
而复瓣水仙,便是另一番风味。你可能曾见过那种花重瓣的水仙,花冠呈现出12片花瓣,颜色上半段为白色,下半段则带有淡黄。此类水仙的花朵紧密卷曲,呈现出一种簇拥的姿态,花期大约为二十天左右,称之为“百叶水仙”或“玉玲珑”。复瓣水仙花形较为复杂,香气相对较弱,其美丽尽管不同于单瓣水仙的清新雅致,却也别具一格。
2. 彩色水仙:人工创意的产物
水仙的常见色调大多为白色与,但在2006年1月9日,江苏连云港的张丙春先生却通过人工培育,成功创造出一系列彩色水仙。这些水仙能够展现出红色、、蓝色、绿色等多种色彩,颇为引人注目。
这些色彩并非自然演化的结果,而是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达成的。具体来说,张丙春利用蒸糕点时常用的颜料,将其溶解在水中,再通过注射器将颜料液体注入水仙的葶茎中,从而让水仙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这种经过染色的水仙,虽然色彩鲜艳,但并不能算作真正的“彩色水仙”,更准确地说,它们是人工色彩处理的产物。
3. 水仙的多样性:洋水仙的异彩纷呈
水仙,像前述所说,形态较为稳定,通常分为单瓣与复瓣两种。而来自国外的“洋水仙”,则展现了更多的变异和丰富的色彩。洋水仙的副冠形态各异,有的是的,有的则呈现出红色、橙色、酒红色等鲜艳色彩,与水仙的素雅风格截然不同,给人一种浓烈的视觉冲击。洋水仙色彩斑斓,姿态瑰丽,堪称是另一类水仙品种的代表。
4. 水仙的产地与历史
水仙的主要产地如今分布在福建漳州与上海崇明。其中,单瓣水仙主要产自福建漳州,而复瓣水仙则多生长在上海崇明岛。说到水仙的起源,我们不得不追溯到唐代。当时,唐朝通过丝绸之路从意大利引入了法国多花水仙的变种,这些水仙在经过千年选育与培育后,逐渐演化成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水仙。至今,它们已经成为世界水仙花中的一大亮点,独具特色。
5. 水仙名称的由来
水仙这个名字的来源也颇有趣。根据《尊生八笺》中的记载,水仙之名源于“因花性喜水,故名水仙”。《水仙花志》则提到,水仙花喜欢水分,一旦失水便会枯萎,因此它初时被称为“水鲜”,后因谐音演变为“水仙”。《本草纲目》则从植物的生长习性出发,解释道:“水仙喜湿润环境,缺水则无法生长,故名水仙。”无论名称的由来如何,水仙与水之间的关系是无可分割的。
6. 水仙的毒性:美丽的警告
虽然水仙的花姿优雅、香气迷人,但它却是一种有毒植物。根据《植物图谱数据库》的记录,水仙全株都有毒,特别是其鳞茎部分,毒性更为剧烈。如果不慎误食,可能会引起呕吐、腹痛、脉搏减慢、出冷汗、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麻痹和死亡。在欣赏水仙的美丽时,我们需要格外小心,避免触碰其花茎和鳞茎,避免误食。
通过了解这些鲜为人知的水仙冷知识,相信你对这朵清雅脱俗的花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无论是从其品种、历史,还是花语、用途,水仙都蕴藏着无尽的魅力,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