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的定义 金属合金中的相变

2024-11-1502:46:22综合资讯0

合金元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合金元素在铁素体中的固溶作用

当合金元素溶解于铁素体中时,它们会导致铁素体晶格的畸变,这种现象被称为固溶强化。固溶作用使得铁素体的强度得以增强。合适的合金元素配比不仅能够提高钢的强度,同时还能保持其良好的塑性,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低含量的合金元素(如Cr<2%、Ni<5%)既能增强强度,也能改善钢的塑性和韧性。

合金元素对奥氏体的溶解作用

当合金元素溶解于奥氏体中时,除了固溶强化作用外,最显著的效果是增强奥氏体的稳定性。这会导致奥氏体的稳定温度范围显著增加,尤其是在淬火过程中,C曲线会向右移动,从而改善钢的淬透性。例如,在45号钢中,未经合金化时其最大淬透直径为15毫米,但加入1.8%的锰元素后,最大淬透直径可以达到60毫米。

合金元素形成碳化物和金属化合物

许多合金元素在钢中会与碳反应,形成不同类型的碳化物和金属化合物。例如,渗碳体(如(Fe-Cr)3C和(Fe-W)3C)以及复杂碳化物(如(Cr-Fe)23C6、Fe4W2C、VC、MoC、NbC、TiC、AlN、SiO2等)。这些硬而脆的化合物在钢中分散时能够显著提升钢的强度,同时也提高了其热稳定性。它们还能有效抑制高温下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进而细化晶粒,减少或消除钢材的热敏感性,提高其回火抗力。

合金元素对相变温度的影响

加入合金元素后,钢的相变临界点会发生变化,这在Fe-Fe3C相图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例如,元素如Ni、Mn、Cu、Co和N等会扩大γ相区域,而Si、Cr、Mo、W、V、Ti、Al等元素则会扩大α相区域,并抬高A、降低A4点,某些元素甚至会使A3和A4点重合,从而消除γ相。

合金元素对共析点的影响

合金元素在改变相变温度的还会影响共析温度和共析成分,导致Fe-Fe3C相图中的共析点发生位移。当合金元素为非碳化物形成元素(如Si、Ni、Cu)或弱碳化物形成元素(如Mn)时,它们会溶解于奥氏体并排挤一部分碳原子,这些碳原子本应参与共析反应,导致共析点的碳含量降低,向左移动。随着合金元素含量的增加,共析点的碳含量会逐渐下降,从而使合金钢比碳钢具有更多的珠光体,强度更高。碳化物形成元素会与碳结合形成稳定的碳化物,使碳不再参与共析反应,从而导致共析点右移。共析点右移意味着在相同碳含量下,合金钢中铁素体的含量较碳钢为高,增强了钢的塑性和韧性,同时保持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合金元素对加热过程中转变的影响

一些合金元素,尤其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会使得奥氏体的成分难以均匀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加热温度或延长保温时间能够帮助奥氏体成分趋于均匀,从而提高合金钢的淬透性。这一方法通过右移C曲线,提升了合金钢的淬火性能。

合金元素对过冷奥氏体转变的影响

除了钴(Co)外,其他合金元素在奥氏体中的溶解会增强其稳定性,使得C曲线向右移动。对于奥氏体晶粒度的影响,元素如铝(Al)、钛(Ti)、铌(Nb)、钒(V)、锆(Zr)等能形成细小的碳化物颗粒,且熔点较高,这些微小颗粒能够有效抑制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而钨(W)、钼(Mo)、铬(Cr)等元素对奥氏体晶粒的长大有一定抑制作用,反之,碳(C)、锰(Mn)、磷(P)等元素则会促进晶粒长大,因为它们降低了Fe原子间的结合力。

合金元素对回火转变的影响

在回火过程中,含铬(Cr)、锰(Mn)等元素的合金结构钢可能会在250-400℃的温度范围内产生第一类回火脆性,这种脆性无法通过常规的回火处理消除。虽然其产生的具体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沿条状马氏体晶界析出的碳化物薄片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因素,钢中的硫(S)、磷(P)、砷(As)、锑(Sb)等杂质也可能对其产生影响。

而在550-650℃回火时,含有铬(Cr)、镍(Ni)、锰(Mn)、硅(Si)等元素的合金钢则可能会经历第二类回火脆性,这种脆性是可逆的,经过适当的回火处理(如重新加热至600℃以上并迅速冷却),可以有效消除。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Ni、Cr及杂质元素如Sb、P、Sn等偏聚到奥氏体晶界,偏聚程度越大,回火脆性越严重。

通过合金元素的合理添加与调整,钢材的性能可以得到显著改善,尤其是在强度、塑性、韧性及热处理后的稳定性方面。这些技术手段已经成为现代钢铁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