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主要成分 可燃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024-11-1601:03:11综合资讯0

专题复习 十二基础巩固(三)

常考填空题

一、化学用语及化学方程式

例题解析:

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是氮气(N₂),最轻的气体是氢气(H₂)。

2个镁离子(Mg²⁺);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P₂O₅);高锰酸钾中阴离子的符号是(MnO₄⁻)。

硝酸铵的化学式是NH₄NO₃,其中氮的化合价为+5。

荷数分别为8和12的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MgO。

食盐(NaCl)是常见的调味品,蒸馒头时,加入小苏打(NaHCO₃)既可以去除面团中的酸味,也能使馒头变得。

磷酸钙的化学式为Ca₃(PO₄)₂,因此磷酸的化学式是H₃PO₄。

磷酸亚铁锂(LiFePO₄)的原子比为1:4,锂和磷的质量比为7:31,铁的质量分数为35.4%。

图示中的粒子符号为氧(O),最外层电子数为6,容易获得电子形成氧离子(O²⁻)。

钒原子的质子数为23,x=2,荷数为11的粒子符号是Na⁺。

铁桶装农“波尔”时,铁桶受腐蚀的化学反应为:Fe + CuSO₄ = FeSO₄ + Cu。

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₂O → 2H₂↑ + O₂↑。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加入稀盐酸时,反应方程式为:K₂CO₃ + 2HCl → 2KCl + H₂O + CO₂↑。

二、微观粒子示意图

例题解析:

如图所示,A、B、C、D四种物质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代表氧原子,“⊗”代表氢原子,“○”代表硫原子。属于氧化物的是A,属于混合物的是D。物质B和C在常温下反应生成物质A和一种固体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₂S + O₂ = 2H₂O + 2S。

根据图示,B为单质,CH₄为有机物,C为能产生温室效应的物质。A物质和B物质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C物质和D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₄ + 2O₂ = CO₂ + 2H₂O。

根据图示,甲物质的化学式是NH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₃ + 3O₂ → 2N₂ + 6H₂O。

根据微观变化示意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I + Cl₂ = 2HCl + I₂,碘的化合价为-1。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与原子的重新组合。

三、溶液

例题解析:

如图所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若它们分别是硝酸钾、氯化钠和氢氧化钙,则A物质是硝酸钾,C物质是氢氧化钙。

在t1℃时,C物质的溶解度为30g,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3.1%。

t2℃时,A和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交点代表这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在N点,A溶液是不饱和的,若要使其变为M点的溶液,需继续加入A物质,直到溶液达到饱和。

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到t2℃,析出溶质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 = B > C。

A物质中含有少量B物质时,可以通过降温结晶来提纯A;B物质中含有少量A物质时,则可以通过蒸发结晶来提纯B。

在t2℃时,往50g水中加入20g的A物质,形成的溶液为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23.1%。

当A、B、C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2℃时,析出的溶质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 = B > C。

在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 > B > A。

四、燃烧与灭火,能源与环境

例题解析: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 + 5O₂ = 2P₂O₅。

甲图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证明燃烧需要接触氧气。通过与乙图中水中白磷通入氧气后的实验比较,同样得出这个结论。

甲图中,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证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同时也证明燃烧还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实验室中,白磷保存在水中,燃烧条件的方法是:B. 隔绝空气,C. 降低温度。

关于燃烧的化学原理解释合理的是:A. 火上浇油——隔绝空气;B. 风助火势——为燃料提供充足的氧气;C. 釜底抽薪——燃烧需要;D. 钻木取火——是温度达到的着火点。

常用的灭火方法分类:使用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火灾、用锅盖盖灭油锅火灾等,均属于通过隔绝氧气来灭火。

五、金属与防锈

例题解析: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Al),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Ca)。

炊具如锅使用了金属的导热性;电路中使用铜线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