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香如故》
by Kilian 作为一个香水品牌,它身上所蕴含的矛盾特质,并未因其日益奢华和大众化而减少,反而随着对品牌背后理念的深入思考,这些矛盾愈加鲜明。
或许有人会觉得,一个香水品牌而已,至于如此认真讨论吗?
这种认真,实际上也是 by Kilian 自己所设定的。品牌的广告语便是“香水,作为一种艺术”(perfume as an art),这句话清晰地传达了其品牌理念。
对于这句话的深意,我不能确定创始人基利恩·轩尼诗(Kilian Hennessey)是否在创立之初经过深思熟虑,但作为一位来自东方的香评人,我对这一定位充满了认真和热情。因为“香水作为艺术”恰恰反映了二战后香水产业的灵魂缺失。
二战后,随着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成立、婴儿潮的到来以及贸易重心从英国转向欧洲,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成为欧洲的黄金时代。人们的购买力大幅提升,消费欲望空前膨胀。
在这种消费浪潮下,商家们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降低成本,开始大规模地对传统产业进行,力求迎合大众化消费的口味。作为一种重要的消费品,香水当然也未能幸免,逐渐被纳入工业化的生产链条。香精公司迅速崛起,传统手工调香被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取代。调香的艺术性和个性化表达,几乎被消费者的需求量和市场化的生产流程所吞噬。
大多数香水不再是艺术的表达,它们更像是日常消费品,类似于洗发水、沐浴露这样的快消品,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今天。
基利恩·轩尼诗先生在巴黎参观古董香水展时,深刻意识到了近50年来香水产业化所带来的巨大变革以及其不利影响。随着市场的庞大需求,一些香水制造商开始忽视创作本身的价值,仅仅为了搭配时尚的瓶子,匆忙地调制出一款香氛。正是这次参观让他感受到香水行业益缺乏创作深度与精致工艺的痛点,于是他决定投身这一行业,并在2007年创立了自己的香水品牌——by Kilian。
值得一提的是,基利恩·轩尼诗先生出身于赫赫有名的轩尼诗家族,而该家族也是如今全球顶级奢侈品集团 LVMH(路威酩轩)中的一员。这样显赫的家族背景,既为他的香水品牌带来了奢华的光环,也为 by Kilian 在国际市场,尤其是在美国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至此,by Kilian 已经成功地将传统的调香艺术与现代手段结合,重新唤起了对香料品质的追求,同时其在环境友好方面的努力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每款香水都有大容量的补充装,旨在减少因香水瓶使用后被丢弃而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如果从品牌宣称的“香水作为艺术”这一定位出发,by Kilian 依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品牌在艺术表达上的深度尚显不足,其创作的数量虽多,但精致度和层次感却略显欠缺。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短板。
如果要探讨艺术的真正含义和表达方式,我不妨借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理论来进行阐述。黑格尔曾简洁地概括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内容是理念,艺术的形式是感官的表现。艺术的使命是将二者融为一个自由的统一体。”
从这一角度来看,by Kilian 还远未能在香水创作中达成理念与感官的和谐统一。它虽然在形式和外观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但要达到真正的艺术境界,恐怕还需要更多时间的积淀和思维上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