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返乡农王小丽回到家乡后,开办了自己的蚯蚓养殖基地。基地的每一片田地,散发着牛粪的气味,这些就是她的“蚯蚓养殖床”。在基地旁边,王小丽正在忙碌地将村民们刚收获的蚯蚓分拣出来,装进盒子里,然后成批发往重庆的合川、江津、主城区及四川的武胜、南充等地。
引进优质品种,快速生长,产量翻倍
2014年3月,王小丽从成都邛崃引进了一种优质的蚯蚓品种——“大平2号”。这种蚯蚓属于变温动物,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生长的最佳温度大约在20℃左右。在这个温度下,它们的生长速度最快,繁殖力最强。
“大平2号”蚯蚓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它们的生长速度非常快,每公斤种苗的价格大约为50元,每亩土地大约需要200公斤的种苗。蚯蚓一旦入土,就开始迅速繁殖,饲料主要以发酵的牛粪、猪粪等畜禽粪便为主,通常在种植后的第二个月就可以开始收获。
王小丽的蚯蚓养殖基地目前拥有100亩的养殖面积,每月能产出约5吨的蚯蚓,产量相当可观。
经营钓饵市场,月收入达18万
王小丽的蚯蚓不仅用于饲料,还主要供应给渔具店,成为垂钓时的常用钓饵。她的养殖基地所生产的蚯蚓,主要销往重庆的合川、江津及主城区,还远销四川的武胜、南充等地。
目前,市场上每吨蚯蚓的价格大约为3.6万元,按照这样的销售量,她的月销售收入已经达到18万元,生意蒸蒸日上。
林下养蚯蚓,循环经济效益显著
在山东郯城县的马头镇盛村,村民郑庆晨采用了林下养蚯蚓的创新模式。在村里的树林下,他利用树木之间的空地养殖蚯蚓。这种养殖方式不仅有助于改善土壤的结构,防止土壤硬化,还能利用蚯蚓分解后的牛粪为树木提供丰富的有机肥料,促进树木的生长。通过这种立体互补的养殖模式,树木和蚯蚓的养殖形成了良性循环。
郑庆晨的这片养殖基地每年大约能产出1吨蚯蚓,纯利润接近1万元。蚯蚓的粪便也有很高的市场需求,每吨价格大约为600-800元。
循环利用资源,生态效益双赢
通过这种林下养蚯蚓的模式,郑庆晨不仅增加了收入,还有效利用了闲置资源。蚯蚓的养殖和树木的种植形成了互补关系,蚯蚓的分解作用使得树木能够得到更好的养分支持,同时也改善了周围的生态环境。这一模式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还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长远的积极影响。
在这种良性循环中,资源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不仅提升了农民的收入,还为周边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