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巨大的压力时,你通常会怎么释放情绪呢?
最近,冠军全红婵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如果跳水训练不顺,我会忍不住骂街,连路过的狗都得遭殃。”这一番话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共鸣。大家纷纷表示:“年轻时可能控制不住情绪,到了三十岁依旧如此,年龄不影响,情绪积压久了,最终得通过发泄来释放。”
从小到大,我们常常被教导要“说话有礼貌”“不能大声喧哗”,以至于许多人都习惯把内心的不满、愤怒甚至委屈憋在心里,直到身体出问题才意识到这种压抑带来的危害。
全红婵的这番话,让我们意识到,虽然“讲文明,懂礼貌”固然重要,但在压力过大的时候,适当的发泄,甚至用一些不那么雅的语言来发泄情绪,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压方式,而且不会妨碍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麻省文理学院的心理学教授蒂莫西·杰伊曾做过研究,他发现:“受过良好教育、词汇量丰富的人往往更能流利地使用脏话,甚至在什么情况下、与谁说脏话都十分得当,能够驾驭这种语言艺术。说脏话不仅是一种情绪的发泄,也是对社交环境的敏感和理解。”
当“骂街”变成一种表达方式时,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情绪发泄,实际上,它也是一种技巧和艺术。倘若单纯为了释放情绪,骂几句脏话也许能够帮助我们迅速舒缓压力。
很多人生活中都在意自己是否举止得体,生怕说出脏话被认为是粗俗、不修边幅。可实际上,在面对极大压力时,很多人真的是想骂出来,却因为长久以来被教导要“有修养”而选择忍住。话到嘴边却又硬生生咽回去,这种压抑往往会带来更多的焦虑和不安。
心理咨询师付丽娟分析过这种情况,特别是对于一些男性来说,言语中的脏话有时是一种寻求关注的方式,甚至可以缓解他们童年时感受到的被忽视的焦虑。对于他们而言,脏话不只是情绪的表达,更是一种吸引注意的方式。
很多人之所以不敢说脏话,其实根源在于:我们一直认为负面的情绪和攻击性语言是“不体面”的。即便是内心充满愤怒,想骂的脏话已经在里打转,想到说出来后可能带来的后果,又会不由自主地把它吞回去。久而久之,这种习惯性地压抑情绪,反而会增加内心的焦虑感。
很多时候,气得说不出话,愤怒却只能藏在心里。比如电视剧《爱情公寓》中的胡一菲和曾小贤吵架,胡一菲总能迅速回应,言辞犀利,而曾小贤则常常词穷,无力反击。看到曾小贤,就仿佛看到了我们自己——为了在别人面前维持形象,错失了第一时间释放压力的机会,事后又反复懊悔,觉得自己没有勇气发声。
相比胡一菲的痛快,曾小贤更多的是自我消耗,内心没有力量。心理学家理查德·斯蒂芬斯的研究也表明:忍受痛苦时,默默忍耐的人比起大声喊叫的人会感到更多的痛楚,且承受痛苦的时间也较长。看似不重要的脏话,其实在情绪上有着缓解压力、减轻痛感的效果。
我身边有两位心理学导师,一位平时话语谨慎、课堂严谨,另一位则在讲课时活泼风趣,偶尔也会几句“脏话”。第一位老师的课虽然条理清晰,但总让人感到沉闷;第二位老师则总能把气氛调动起来,尽管偶尔插入的脏话听起来不那么文雅,但这种“人性化”的表达反而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也让学生更容易投入其中。正巧,我最近听的课程也是“如何活出真实的自己”,这位老师无疑是最好的示范:她通过偶尔的“不拘小节”展现了一个真实、充满活力的自我。
其实,活出真实的自己并不意味着任性妄为,而是能够打破那些不必要的,勇敢地表达情绪,并通过这种方式为自己积蓄力量。偶尔发泄情绪、骂几句脏话,未必不好,反而可能带来一种释放感,让人感觉更轻松、更愉快。
说到脏话的艺术,鲁迅曾在《论的》中提到,“的”已经成为一种“国骂”,并且伴随社会的变化,不断地推陈出新。就像当有人沉默不语时,有人幽默地回应:“你长个舌头是用来拌饭的吗?”听者不禁莞尔,原本紧张的气氛也被一扫而空。
心理学家Burton曾指出,脏话在高压情境下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强的控制感和力量感。就像《三国演义》中的经典场景,诸葛亮仅凭一句“我从未见过如此之人”就让王朗气得吐血,不战而胜。这种情绪上的强大,往往能帮助我们在困境中占据主动。
我自己也常常在面对压力时,通过低声咒骂来释放情绪。例如,当我面对甲方提出无理要求时,我会在工位上嘟囔几句脏话,骂着骂着就不再那么生气,压力也随之减轻。
学者梁实秋曾在《骂人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中提到,骂人是一种有效的情绪宣泄方式,尤其是在愤怒的时候。如果压抑情绪过久,身体健康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适时的发泄反而能避免更大的伤害。
骂人是一门艺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得心应手。正确的脏话使用方式,能够使我们释放情绪的也不会伤害到他人。通过适度的言辞和智慧的反击,反而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尊和边界感。
在掌握“骂街”这门艺术时,我们要记住几个要点:
骂空气时不要自责:脏话是为了释放外部压力,不是为了自我批评。
在争执时运用“吵架10论”:有策略地反击,可以避免无谓的冲突。
允许自己不完美:有时候骂得不好也没关系,重要的是从中学习,积累经验。
脏话并非绝对的负面,它可以成为情绪调节的一种方式。但我们要学会衡量后果,确保在合适的场合、适当的人面前使用。如果你不喜欢这个方式,也可以选择其他更符合自己风格的方式来舒缓压力。最重要的是,我们都要学会活得痛快,无论用什么方法释放压力。
毕竟,生活的意义在于享受当下,而不是被束缚于所谓的“规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