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地多大 1亩地参照物

2024-11-1902:04:09综合资讯0

在金秋时节,冬小麦的播种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10月28日,位于汤阴县任固镇孟庄村的田野里,一片忙碌的景象映入眼帘。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台配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深匀播机正在田间有序作业,按照预设的线路反复穿行,将一颗颗小麦种子均匀撒入土中。

“农机+北斗”的创新结合,正逐步改变着农业生产的面貌,推动着农业走向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如今,田间那幅充满科技气息的“秋播图”正在广袤的农田上缓缓展开。

农博伟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申国希介绍道:“我们合作社专门开展了相关培训,为四台拖拉机安装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这样就能按照设定的轨迹自动作业。过去,一台拖拉机每天大约能播种150亩地,而现在,借助北斗系统,每台设备的作业量可以提高到250亩。”相比传统的人工播种方式,利用北斗导航的深匀播机能够实现更加科学的宽窄行种植方式,不仅增加了每亩地的种植密度,也优化了作物的布局。通过实时监控播种深度、土壤湿度、作业路线等多个关键参数,系统还能够在发现作业异常时发出警报,避免了重播和漏播等问题,极大提升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在拖拉机驾驶室内,触控式液晶显示屏显示着清晰的作业信息,农机手申双庆正通过触控屏轻轻一点,启动了自动驾驶模式,深匀播机便按照设定的路线精准前进。

“以前播种时,我们常常担心行距不准,接茬不齐。每年播种时,田地里都会插上竹竿作为参照物,自己盯着走一整天,腰酸背痛的事情现在想起来都觉得辛苦。如今,技术进步了,只需要设定好相关数据,机器就能自动精准作业,每千米的误差控制在2厘米以内。只要在掉头或加种子时轻触一下‘手动’按钮,我就能轻松完成播种。”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农机手,申双庆见证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也感受到了智能化带来的便利。

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员景晓表示:“‘农机+北斗’的结合,让农业生产更加智能化、精准化,不仅节省了时间和劳动力,还提升了作业效率,减少了资源浪费。”以往播种是按斤计量种子,而现在,播种量是按颗粒来精准计算的,这大大提高了播种的质量,减少了种子的浪费。而采用宽窄行种植技术,则进一步提升了土地的种植密度,土地利用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申国希理事长继续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们合作社今年共流转了5500亩土地,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冬小麦的播种,与传统的机械播种方式相比,每亩地可以节省约一两公斤的麦种。”

科技创新无疑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为粮食的丰产丰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近年来,我市大力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方针,广泛推广节能环保、高效智能的农业机械,推动了主要粮食作物的全程机械化。小麦、玉米等主粮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高达99%,为粮食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