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在湖北江陵的张家山汉代墓地中,考古学者发现了一批竹简,其中之一即是《算数书》。这部作品的内容与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经典《九章算术》有许多相似之处,而其成书的时间可能早于《九章算术》,因此在数学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算数书》中的《少广》一章,涉及如何根据已知的田地宽度来推算长度,并列出了相关的解题步骤与算式。这一问题是古代“九数”之一,广泛被应用于数学教学。《九章算术》在处理类似问题时,往往会运用较为复杂的数学方法,如最小公倍数通分、方、开立方等。而《算数书》中的《少广》却更注重简便实用的算法,专门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土地测量的实际问题。
对于《少广》一章的解读与注释,学界已有一些经典的研究成果。彭浩先生在其《张家山汉墓〈算数书〉注释》一书中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说(该书由科学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纪志刚先生的研究《〈算数书〉“少广”“大广”二问的释读与校勘》也为此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视角(该文发表于2005年《自然科学史研究》期刊第24卷第3期)。尽管如此,当前的研究仍未完全消除一些疑点,尤其是其中一个难以辨识的字,至今尚有不同的解释,影响了对整段文字含义的理解。进一步的探讨仍然显得十分必要。
“投”字与“少广”之术
以下是从彭浩先生的注释中摘录的《少广》部分原文:
少广
救(求)少广之术曰:先直(置)广,即曰:下有若干步,以一为若干,以半为若干,以三分为若干,积分以尽所救(求)分同之,以为法。即耤(藉)直(置)田二百四十步,亦以一为若干,以为积步,除积步,如法得从(纵)一步。不盈步者,以法命其分。
在这段文字中,出现了多个通假字,令人困惑。其中,第一个字出现了两次,彭浩认为它应该是“救”,并理解为“求”,不过这一解释也引发了不少学术讨论。在后文中,彭浩将“直”解释为“置”,“耤”解释为“藉”,“從”解释为“纵”,这些术语在古代算术中较为常见,尚无异议。
对“救”字的解释,学界存在不同看法。吴朝阳认为应作“扱”,谭竞男则提出应为“牧”,并都解释为“求”,即指“求解”或“求取答案”。如果将“救”字理解为“求解”,则会导致文句的逻辑不通。例如,在“少广之术”中,该术是用来解题的现成方法,而不是后续推算的结果。若该字表示“求解”,应当写作“以少广之术求之”,而非“求少广之术”,否则语句会变得难以理解。
同样,岳麓书院藏的《秦简数》中的“少广术”开头语句为“述(术)曰以少广”,或“即以少广曰”,此处的“以”字与“求”无关。由此可见,古人在表达时追求简洁,且逻辑清晰。
程少轩先生在其文章《小议秦汉简中训为“取”的“投”》中指出,文现的“投”字与放马滩秦简中的“投”字形相似,因此应当将其解释为“取”。这一解释较为通顺。在“取”的意思上,《少广》中的“投”字在两处均能理解为“取用”,第一处可理解为“取用少广之术”,第二处则可理解为“将所取用的算筹相加”。相比之下,“求取”的解释则显得不太合理。
在此基础上,程少轩进一步引用了放马滩秦简中的实例,进一步证明了“投”字的解释应为“取”。例如,放马滩秦简中有一段文字提到:“凡阴阳钟,各殳(投)所卜大娄(数)曰置娄(数)者。”此句中的“投”字应理解为“置”,即“投大数”=“置数”,体现了“投”字与“置”字的等同关系。
程少轩还引用了两段与占卜相关的文字,其中提到“凡人来问病者,以来时投日、辰、时数并之”,这也表明“投”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置”,即通过“置”来求解具体的数值。结合《算数书》中的“直”字(即“置”)使用,能够得出相似的结论。古人所说的“投”字与“置”字是可以通用的。
“投”字的解释问题,结合古代文献中的其他例子,可以更为明确地理解为“取”或“置”,而非“求”。这种解释对于《少广》一章的正确解读至关重要,也为后续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