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
水陆之间,花草树木的种类繁多,各具风采,实在值得人们喜爱。在晋朝时期,陶渊明特意钟情于菊花,自唐朝以来,牡丹便成为世人喜爱的象征。我偏爱莲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却不沾染一丝污浊;它在清水中洗净尘埃,却不显。它的茎干中空且笔直,外表挺拔,既不蔓延,也不分枝。它的香气愈远愈清幽,清新扑鼻;亭亭玉立,洁净如初,远远望去,令人心生敬畏,难以轻易亵玩。
我认为,菊花象征着隐逸之志,牡丹代表着富贵荣华,而莲花则是高洁君子的象征。唉!陶渊明喜爱菊花的情怀,自他之后鲜少有人效仿。至于莲花的爱好,和我志同道合的又有几人呢?而牡丹的爱好,自然是众多的。
文学常识
重点文言词语
蕃:多。
独:仅。
盛:大规模。
予:我。
染:沾染。
濯:洗涤。
清涟:清水中的微波。
妖:美丽却不端庄。
植:立。
亵玩:亲近并轻视。
谓:认为。
隐逸:隐居。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鲜:少。
宜:应当。
众:多。
词类活用
蔓:生长枝蔓。
枝:长出枝节。
亭亭:耸立的姿态。
阅读探究
“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的是陶渊明,文中的“鲜”与“众”构成反义关系。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句话表现了莲花的庄重和高雅,象征了它的清高、不可的品格。
莲花象征着一个在污界中依旧保持清正品格的君子。
比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一句,深刻表达了莲花的高洁品质,象征着不屈从于外界的诱惑,始终保持内心的纯净。
迁移拓展
关于“菊之爱”,我认为它可以代表两种意义:一是隐逸的生活态度,二是陶渊明所表现的独立人格。在我看来,后者更为重要,它传达了在困厄环境中保持内心独立、不随波逐流的坚韧精神。
鲁迅的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赞美的是莲花,诗中的“净植”指的正是莲花的清高与端庄。
我喜爱梅花,它在寒冷的冬季仍然傲然开放。“凌寒独自开”,它的坚韧和傲骨让我深受感动。
我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即使身处污浊的环境,只要保持内心的坚贞与洁净,便不会被外界所污染。莲花的高洁品质正是如此,即便身处污泥,也能超脱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