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学解》
——唐·韩愈
国子先生清晨走进太学,召集众学生站立在馆舍下,开始:“学业要靠勤奋才能精进,玩乐则会导致荒废;德行要靠深思熟虑才能有所成就,随波逐流则会被毁坏。如今的君主和贤能的臣子相遇,天下的之策已经完善。要清除一切,拔擢优秀的人才。那些具备一点优点的人都被选上,拥有某项专长的人无不被重用。要仔细甄别,剔除不适之人,方能培养出合格之材。你们不必担心学业不能精进,只需集中精力,的不明和不公并非最大的问题。”
话音未落,队伍中有人笑道:“先生岂非在戏弄我们吗?我侍奉先生已久,先生日日诵读六艺经典,手不释卷,翻阅百家之书。对于历史经典,必定抓住其中的要点;对于论说之书,一定能领会其中的深意。无论是细节还是全局,皆不放过,夜以继日,勤奋学习,忙碌劳累,可以说先生的努力无可厚非。”
“先生更是坚持批驳异端,抵制佛教与道家思想,修补儒家学说的漏洞,阐发其精髓。在儒学衰落的背景下,先生坚持独自钻研,传承失传的学术思想,恢复儒家传统的声威。您在儒家学说上的贡献,可以说功不可没。”
“您心神浸润在那些古典文献的精华中,细细品味,书籍堆积如山。上溯虞夏典章,源远流长;周诰、殷《盘庚》之文,虽难以理解,却必有深意;《春秋》简洁严谨,《左氏》繁复浮华;《易经》变幻无常,蕴含哲理;《诗经》语言清新,思想纯正。下至《庄子》、《离骚》,甚至《史记》、扬雄与司马相如的文学创作,您皆深得其神韵,成就非凡。先生的文章,无论从内涵还是外在表现,都显得宏大且充满力量。”
“您年少时便开始了勤学的道路,敢于挑战,实践之中不断探索;长大后学识渊博,举止得体,成为他人的榜样。您的一生,可以说在为人处事上已达到完美。”
尽管如此,先生却始终未能获得他人的真正信任,且在私下里也没有朋友的支持。屡次遭遇挫折,每次行动都被指责。刚刚担任御史职务,却被流放至南方边疆。担任博士三年,未见任何政绩。命运与敌人势如水火,屡遭失败。即便冬日尚且温暖,孩子们却因寒冷而哭泣;丰收的年景,妻子却因饥饿而哀鸣。先生头发稀疏,牙齿脱落,最终死去,这样的生活又能带来什么呢?为何不反思这一切,倒反而去教导他人呢?”
国子先生叹道:“唉,你来前面,我给你讲个道理!你看那些大木头做梁,小木头做椽,短木做斗栱,其他的做门框、门闩,每一块材都按其用途选择,才能建造出坚固的房屋,这是匠人之道;宝贵的材,如地榆、朱砂,天麻、龙芝等,哪怕是普通的车前草、马粪菌、坏了的鼓皮,只要能用,都要保存备齐,这就是医生的智慧;当选拔时,要广纳各类人才,无论聪明与笨拙,都要看其适用之处,方能选拔得当,这是宰相之术。”
“孟子喜欢辩论,孔子道德的真谛得以显扬,他周游列国,最终老死于奔波;荀子忠于正道,宏扬其学,因避谗言而迁至楚地,最后被废除,死于兰陵。这两位儒者的言辞成了经典,他们的行为成了法则,远超常人,堪称圣人,然而他们的遭遇又如何呢?”
“如今你们的先生,尽管勤奋努力,却不能完全遵循传统的道理,言辞虽多,但不切要害,文章虽精彩,但缺乏实际价值,行为上虽然有修养,却没有突出表现。尽管如此,我依旧领着俸禄,每年消耗粮食,而儿子不知耕作,妻子不知织布;出门骑马,有随行仆从,安坐食饭。年复一年地循规蹈矩,翻阅陈旧的书籍,不思创新。然而的君主并未追究我,宰相大臣也没有因此斥责我,这可算是幸运吧?动辄遭人,名声也随之扩散。被放置在闲散的位置,也许正合适我的角色。”
“至于那些只关心财富与,忘却自身能力的人,总是指责前人的不足,像是责怪匠人为何不用细小的木桩做柱子,或批评医生为何不使用草延年益寿,却想用猪苓去治病,这就是所谓的偏颇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