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被许多人认为是寒冷且贫瘠的地方,给人的印象似乎与热带和带的植物资源相去甚远,似乎很难与丰美的果实相联系。事实却远非如此。事实上,某些植物偏爱寒冷的环境,在这片辽阔的黑土地上,竟然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独具特色的“野果”。这些果实大多是自然生长的“野果”,有的甚至并非当地特有,但它们的味道和用途却让人惊艳。以下是我为大家介绍的10种东北独特的“野”果,排名不分先后。
东北茶藨子
首先要提到的便是“灯笼果”。这名字最初是用来形容一种叫做东北茶藨子(Ribes mandshuricum)的野生植物,属于茶藨子科。这种果实产量较少,且采摘困难,因此大多数人耳熟能详的“灯笼果”指的其实是欧洲醋栗(Ribes reclinatum)。与野生的东北茶藨子不同,欧洲醋栗已被广泛栽培,常见于家庭菜园,便于采摘。两者的果序也大有不同,前者果实通常成串,后者则以单个或三颗一串为主。
毛酸浆
再来说说“洋菇娘”,即东北常见的毛酸浆(Physalis philadelphica)。这种原产美洲的茄科植物如今在东北地区广泛栽种,甚至一些已经逸为野生。它的果实酸甜适口,外层的“纸包”其实是花萼,包裹着果实。还有一种本土的“红姑娘”,属于同属的酸浆(Physalis alkekengi),它的果萼呈火红色或橙色,口感较为酸涩,与“洋菇娘”相差较大。
山荆子
接下来介绍的是“山丁子”,即山荆子(Malus baccata),它并不是东北专有的植物,但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等地分布较广。秋季时,它的果实由绿色转为红,非常引人注目。虽然新鲜的山荆子味道干涩,难以直接食用,但经过加工后,它能变成美味的小吃,成为不少东北人童年时的记忆。山荆子也常被用作嫁接苹果的砧木,耐寒性强,生长茂盛。
龙葵
提到“黑天天”或“黄天天”,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有些陌生。实际上,它们指的是龙葵属中的两种植物,其中“黑天天”是常见的龙葵(Solanum nigrum),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分布。未成熟的果实含有龙葵碱,毒性较大,必须等果实成熟后才能食用,且味道并不出众。相比之下,黄果龙葵(Solanum nigrum var. flavovirens)则较为罕见,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和河北部分地区。它的果实比黑天天更大、更甜,堪称“东北稀有品种”。
黑茶藨子
第五种“野果”是黑茶藨子,或称黑加仑(Ribes nigrum)。它与“灯笼果”同属茶藨子科,果实成熟后变为紫黑色,通常用于制作干果、果酱等产品,鲜果较为稀少。黑加仑不仅在东北广泛种植,也是醋栗中最有经济价值的一种。
蓝靛果
蓝靛果(Lonicera caerulea var. es)又被称为“黑瞎子果”,是一种忍冬科植物的变种。它的果实为蓝黑色,表面覆盖一层,看起来有些独特。其口感酸甜,有的说带点苦味,虽然它在东北及西北、西南部分地区较为常见,但这种果实的栽培品种更多出现在东北。
嘟柿
嘟柿是指杜鹃花科中的笃斯越橘(Vaccinium uliginosum),这是一种类似蓝莓的野生果实。它的果实成熟后呈现蓝黑色,味道酸甜可口,常用于酿酒、制果酱或饮料。主要生长在大兴安岭、吉林长白山等东北地区,是典型的东北特产。
秋子梨
秋子梨(Pyrus ussuriensis)是蔷薇科梨属的一种野生梨类,分布广泛,特别是在东北的黑吉辽和内蒙古等地。果实较小,口感酸甜,特别适合秋冬季节食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存放,梨子变得更加柔软,更加美味。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我们常见的梨种,如香水梨、鸭梨等,其实都与秋子梨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
软枣猕猴桃
“圆枣子”或“软枣”是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在东北的俗称。它与猕猴桃属于同一家族,但果实较小,成熟时呈现或紫红色,像是迷你版的猕猴桃。这种果实口感清甜,可以生食,也可以用来酿酒或制作蜜饯。
山葡萄
最后要介绍的是山葡萄(Vitis amurensis),这种植物外形与常见的栽培葡萄类似,但果实较小,成熟后呈紫红色,并且表面覆盖一层果霜。山葡萄的口感鲜美,既可以生吃,也常被用来酿酒。它不仅是东北特产,也是葡萄属中最耐寒的品种。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这些所谓的“野果”常常被称为“野生”,但实际上其中许多已经是人工栽培的品种。人们习惯上将它们称为“野果”,可能是因为它们常见于自然环境中,或者有着与野生植物相似的特性。除了这些果实,东北的野生山楂、草莓等果实同样值得关注,下次我们再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