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r11s换屏多少钱 oppor11有投屏功能吗

2024-11-2301:56:52综合资讯1

今年的智能手机市场不仅是“全面屏设计”的全面爆发年,同时也是“面部识别技术”的崭露头角之年。事实上,这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随着全面屏设计的普及,手机的正面面积增大,传统的指纹识别方式无法适应新的设计趋势,这也推动了面部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

面部识别技术其实并不新鲜,早在安卓4.0时代,手机就已搭载了这一功能。由于当时的技术并不成熟,面部识别的使用体验相当差,几乎没有受到市场的重视,谷歌和各大安卓厂商也没有大力宣传这一技术。

本文讨论的并不是安卓4.0时代的“古董”技术,而是自2017年以来,安卓阵营推出的全新面部识别技术。虽然每家厂商在命名和实现上有所不同,但从根本上讲,这些技术的原理大同小异。

与安卓不同,苹果在iPhone推出之前并没有引入面部识别技术。直到iPhone X的发布,才正式将面容ID这一解锁方式带入公众视野。在iPhone X发布之前,没有人知道苹果会如何解决指纹识别的问题,直到它推出了面容ID,取代了曾广受好评的Touch ID。

在这其中的技术背景和发展脉络,暂且不作深入讨论,今天的重点是探讨安卓阵营的面部识别与苹果的面容ID之间有哪些不同。

提到iPhone X的面容ID,许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往往不是其高端的技术水平,而是令人诧异的“刘海”。为了容纳面容ID的各项硬件,苹果在iPhone X的设计上做出了妥协,牺牲了部分屏幕美感,采用了较为突兀的刘海设计。如果没有面容ID,苹果本可以打造一款四边等宽的全面屏手机,但为了集成所需的硬件设施,最终不得不让位于刘海。

归根结底,这是一种妥协。正如丘吉尔所言,妥协是一门艺术,如何在美观与技术之间找到平衡?至少目前苹果选择了优先考虑技术实现,而非单纯追求外观设计的完美。

与苹果不同,安卓阵营的手机在设计上没有那么大的压力。许多安卓手机并不需要像苹果那样加入大量传感器,因此可以在保留传统设计的顺利集成面部识别的相关硬件。即使采用全面屏设计,安卓手机在“刘海”设计上也要显得更加得体和隐蔽,整体设计处理要优于iPhone X。

目前,安卓阵营中研究面部识别技术的主要是国内厂商。例如,OPPO的R11s系列、vivo的X20系列、一加5T、坚果Pro2、荣耀V10以及华为的麦芒6等,这些全面屏手机的面部识别技术都在不断升级。

在这些手机中,很多都使用了Face++提供的面部识别技术,其工作原理基本相同。虽然我们可以暂时不讨论技术的优劣,但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这些安卓手机的面部识别解锁速度非常快。

以OPPO R11s为例,配合抬手亮屏功能,手机在抬起的瞬间就能完成解锁,甚至在用户尚未意识到时,手机已经解锁了。

与此相比,iPhone X的面容ID解锁速度则稍显逊色。其较慢的解锁速度主要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面容ID的识别速度相对较慢,二是解锁流程过于复杂。

具体来说,iPhone X的解锁流程包括几个步骤:首先需要点亮屏幕(通过抬手亮屏来实现),然后面容ID开始识别面部特征,屏幕上的小锁会解开,并且用户还需通过向上滑动屏幕来完成解锁。可以看出,iPhone X的面容ID解锁步骤相对繁琐,而安卓手机则仅需点亮屏幕和识别面部特征两个步骤,解锁完成后直接进入主界面,速度要快得多,用户体验也显得更加流畅。

尽管安卓手机在速度上占据优势,但在安全性方面,面容ID明显更胜一筹。目前,尽管许多安卓手机都搭载了面部识别技术,但没有哪家厂商敢将其用于支付或其他需要高安全性的场景。

这是因为当前的安卓面部识别技术并非真正的3D面部识别,而是在二维面部识别和三维识别之间的一种折衷方案,其安全性不如苹果的面容ID。以Face++提供的技术为例,它将面部划分成多个区域并在其上布置识别点,手机解锁时通过对这些点的匹配来判断是否为用户本人。

vivo的X20系列虽然配备了两个摄像头,能够记录景深信息,这使得面部识别的立体感有所增强,但仍然无法与苹果的面容ID相媲美。面容ID通过线投射技术,生成用户面部的三维模型,识别的精度和安全性都要高得多。

对于戴眼镜、帽子或者胡子的情况,面部识别的表现因厂商而异。根据苹果的官方说明,iPhone X在用户佩戴眼镜或帽子时依然能够顺利解锁,只要不遮挡口鼻。安卓手机也基本能做到同样的表现,但如果佩戴口罩,面部识别则很难成功,因为面部的口鼻特征无法被完整识别。

发型变化对两者影响不大,识别主要依赖于面部的其他特征。尽管如此,面部变形(如整容、大笑或侧躺)对面容ID和安卓的面部识别技术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在这些情况下,面部特征的变化可能导致解锁失败。

无论是面容ID还是安卓的面部识别技术,面对双胞胎时几乎没有作用。实验表明,双胞胎之间的面部特征极为相似,苹果和安卓的面部识别都无法有效区分这两个人。

面容ID的安全性远高于安卓的面部识别技术,而双胞胎的问题虽然在实际生活中较为少见,但也不容忽视。苹果已经将面容ID应用到支付等安全加密场景,进一步验证了其技术的成熟与可靠。

对于面部识别的应用场景,面容ID无疑占据了主导地位。目前,它已能够支持手机解锁、支付、下载应用等功能,几乎替代了曾由Touch ID负责的所有工作,并且还新增了Animoji等娱乐性功能。

最重要的一点,面容ID在低光环境下表现极为出色,线扫描技术使其在弱光条件下仍然能够稳定解锁。而安卓阵营的面部识别技术,在弱光下的表现却远不如iPhone X,普遍存在解锁困难的问题。

安卓的面部识别技术目前多用于解锁手机,且在安全性和功能性上存在较大局限性。尽管指纹识别仍然是安卓手机的补充,但从面部识别的角度来看,安卓手机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苹果的面容ID无疑是行业领先的技术,其研发投入和完成度值得认可。虽然面容ID仍有一些小问题,但从技术角度来看,它的领先地位足以让其他厂商追赶数年。而三星或许是目前最有机会追赶上这一技术的安卓厂商。

在未来,手机市场依然处于“全面屏”发展的初期阶段,全面屏设计的潜力还远未完全释放。谁知道呢,也许屏下指纹或更先进的生物识别技术将成为下一步的突破,带来更加完美的体验。无论如何,厂商们应当加大研发投入,注重技术积累,以应对未来的变化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