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养鱼老道。如果你对观赏鱼的饲养与繁育感兴趣,欢迎持续关注我的分享。
在古代有句非常深刻的话,叫做: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人不配财,必有所失。”
这句话,孔子曾经从三个方面来解读:
一、德行不足却身居高位,二、智慧不足却妄图大计,三、力量不足却承担重任。
即使大家不懂古文,其实也能明白这层意思:简单来说,就是提醒我们,不要轻易去做那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这个道理,用在养鱼上,也同样适用。只要牢记这一点,我们就能更好地养活观赏鱼。
许多新手鱼友的鱼常常死掉,其实原因并不复杂——大部分都是因为他们的饲养知识、设备配备和习惯操作都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最终导致鱼的死亡。
很多人购买观赏鱼时,往往是凭着一时的兴趣,毫无计划。对于自己要养的鱼种,了解的几乎为零,甚至常常买了一些体弱多病的鱼带回家。他们对于鱼的基本习性、食性、适应水质、温度等都缺乏了解,根本没有做好准备。结果就是这些鱼一旦带回家,养不好是注定的。
一些鱼友还喜欢将不同种类的鱼混养,完全没有考虑它们的相互兼容性,这种做法是典型的“智小而谋大”。最终,鱼缸中的鱼儿基本上都是死掉了,根本无法存活。
除了鱼的选择和搭配,硬件设施的不到位也是常见问题。尤其是很多新手鱼友,喜欢用小缸养大鱼,明明鱼的体型已经很大了,但还是把它们小缸里。这种情况在新手中非常普遍。其实,只要我们老鱼友稍微一眼,就能看出鱼缸的空间已经不够了。很多人却仍然心存侥幸,认为只要多加一些滤材、增加水泵功率,水质就能调节好。
其实,这种做法是完全不现实的。鱼的体型、进食需求、排便和呼吸等方面,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即便看起来水质不错,实际上鱼缸里的水质衰退速度是远远超过滤水系统的处理能力的。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硬件设备本身,而是鱼缸的空间早已不够,这也是属于“智小而谋大”的典型表现。最终结果当然是鱼儿无法存活。
至于物治疗的问题,许多新手鱼友总是盲目依赖物。去鱼店、去鱼房看一看,那些有经验的老鱼友家里的品往往并不多,他们反复使用的也就是那几种常用物。那么,为什么老鱼友能治好鱼病,而我们却无法做到呢?
问题在于,我们常常是“关心则乱”,没有做到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选鱼不当,水质管理不佳,投喂不到位。这些因素远比物选择重要。很多新手鱼友恰恰犯了相反的错误,总觉得自己能找到“神”,不断往鱼缸里倒,但其实很多鱼病一旦到了中后期,物根本无法救治,最终只是适得其反。换句话说,很多鱼病是被物“治死”的。
很多新手没有注意到饲养环境的基本要求。例如,热带鱼虽然能在较低的水温下存活一段时间,但若水温过低,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下,它们的体质必然会受到影响,容易得病甚至死亡。而一些需要高鱼种,若没有配置加热管,水温不能保持稳定,同样会影响鱼的健康。
再谈到鱼缸的密度与过滤系统,许多鱼友忽略了这一点。饲养鱼的密度过大,过滤系统无法有效处理水质,导致水质恶化,最终影响到鱼的健康。换水不及时、投喂不规律,这些都可能导致观赏鱼生病或者死亡。而我们自己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管理这些问题,最终的结果就是鱼的死亡或一缸病鱼。
很多新手鱼友,也往往选择饲养大型鱼或者猛鱼。起初看着很有兴趣,后来却发现鱼缸不够大,投喂也跟不上,自己开始感到力不从心,最后甚至萌生了放生的想法。这种情况其实早在买鱼之前就应该考虑清楚。
还有一些鱼友,刚开始养鱼时,动机并不纯。有的人只是随便玩玩,根本不关心鱼儿的死活;而有的人则是为了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想通过养鱼来炫耀自己的“品味”。例如,在办公室里放一个大鱼缸,养几条高档观赏鱼,却连鱼缸的水质都不关注,只是让别人看到自己“有品位”。这样的人,不仅无法养好鱼,还会让鱼儿在他们的疏忽中痛苦不堪。
这些人,实际上就是没有配得上养鱼这份责任,最终的结果就是“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人不配财、必有所失。” 他们的鱼也注定会死。
养观赏鱼,表面上看似简单,实际上却隐藏着很多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不仅仅与我们的道德或日常行为有关,更多的是我们如何看待责任、如何衡量自己的能力。我们不必把养鱼的问题上升到道德的高度,也不需要对自己无所谓,但如果确实不愿意负责任,不如让鱼儿留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生活。
如果我们在能力上有了明确的认识,那么就不要盲目贪多。适当减少饲养密度,选择一些耐养、易管理的鱼种,这样大家都会更轻松,鱼儿也能快乐地生活。这样岂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