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转,进入了晚唐时期,唐诗再次迎来了复兴的契机。李商隐与杜牧等一批杰出的诗人,带着全新的艺术气息,将唐诗的最后一段辉煌重新点燃,赋予了它新的生机与活力。
如果说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深沉晦涩、意味隽永著称,那么我们对于杜牧的七言绝句则更加亲切,特别是那些描绘扬州风物的诗句,至今读来,依然能感受到其中蕴藏的那股细腻与美丽。
例如,杜牧在《寄扬州韩绰判官》一诗中写道: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
从诗题中我们不难看出,这首诗是杜牧写给友人韩绰判官的赠别之作。那时杜牧刚从扬州返回长安,北方已是寒意渐浓,秋风萧瑟,草木凋零。在他眼中,江南的扬州却依然是“草未凋”的温暖景象,这份别后对扬州以及韩绰的深深思念便化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特别是“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这一句,流传至今,仍然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很多人读到这里时,第一反应是“玉人”指的可能是扬州的美丽女子。毕竟,杜牧身为人物,沉浸在江南水乡的繁华与美丽中,感怀其中的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实际上“玉人”一词的含义远不止于此。
在古代诗词中,“玉人”一词有着多重解释。在宋代刘克庄的《江西诗派序·昌紫徽》中,他提到:“余以宣城诗巧之如锦工机锦,玉人琢玉,极天下之巧妙。”这里的“玉人”便是指精雕玉器的工匠,用来形容技艺精湛的人。
在唐代贾岛的《登田中丞高亭》诗中,“玉兔玉人收里出,白云谁似美相和”这句中,“玉人”显然是指天上的仙女,带有神话色彩。
“玉人”这一称呼,在古代诗歌中通常是用来指代貌美之人,尤其是容貌出众的女子。如元稹在《莺莺传》中写道:“隔墙花影动,凝是玉人来”,此处的“玉人”便是指美丽的女子,这也是大多数人第一次接触到“玉人”时的直观印象。
实际上,诗人们用“玉人”来形容的并不单单是女子。它也常用来形容那些风度翩翩、出众的美男子。例如,《晋书·卫玠传》中记载,卫玠自幼便以“风神秀异”著称,年仅五岁便被人称为“玉人”,甚至有人评论他是“观之者倾都”,由此可见,“玉人”也可以指代英俊的男子。
杜牧在这首诗中提到的“玉人”并非扬州的女子,而是他在扬州时期的好友韩绰。通过这层含义,我们不难看出杜牧对朋友的深厚感情,以及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这首《寄扬州韩绰判官》正是通过如此精致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杜牧那种怀旧与依恋的情感,而其中的“玉人”也为这段友情赋予了更多的层次感和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