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得什么填词语 热得_____填三个字

2024-11-2601:10:48综合资讯0

随着盛夏的39度高温逐渐消退,秋天的40度气温带来了另一种无处可逃的酷热。这种高温不再是单纯的“热”,而是让人感到更加与炙烤。

回顾古人的描写,我们发现他们的笔下虽少提及“热”字,却能将炎热的感觉传递得淋漓尽致,仿佛每个字都在火炉中烘烤过。唐代诗人杜甫便在《夏日苦热》一诗中,生动描写了酷暑的无奈与痛苦。他提到自己在七月的酷暑中几乎无法进食,整日烦躁,甚至发出狂叫:“七月六日酷热难忍,吃饭成了奢望,连最基本的食欲都丧失。夜晚常常被蝎子困扰,更别提秋天一到,周围满是蝇虫。束腰发狂,想大声呼喊,文书堆积如山,何时才有空理会?望着远处青松短暂地架过山间的沟壑,真希望能赤脚踏上冰冷的世界。”这一刻,杜甫的诗句成了酷热下心灵的真实写照。

与杜甫的感受类似,唐代的王维也在《苦热》一诗中,无奈地抒发了对夏日烈阳的深刻体悟:“炽烈的太阳几乎把天与地都烧焦了,浓烈的火云笼罩着整个山岳,草木都被煅烧成了焦土,连大河和沼泽的水源也全然枯竭。”他的诗句透露出一种无力感,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炙热吞噬,难以呼吸。

再来看唐代白居易的《观刈麦》,这首诗不仅写出了高温带来的困苦,还表现了对农民的深深同情:“脚下的土壤炙热得像蒸笼,阳光刺得背脊火辣辣。劳作的力气渐渐耗尽,可是时间还很漫长,只能忍耐这酷暑。”白居易从农人的艰辛出发,勾画出的是人类与自然灾难之间的无力对抗。

宋代的范成大在《剧暑》一诗中,更是用强烈的比喻来表现的威力:“炎炎的火焰如同天上的帝王巨伞,赤帝骑乘着巨龙飞翔。谁能呼风唤雨,轰雷震动九天,让这满地的酷暑瞬间消散?”他将自然的炙热与神话中的力量结合,给酷暑添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陆游的《夏日自题小像》同样不乏对酷热的深刻描写:“屋顶的瓦片如同火龙的鳞片,炎热的阳光几乎让每一颗汗珠都融化。无处可避,甚至觉得自己好像在热气腾腾的蒸锅中,被蒸煮成了饺子。”陆游通过精妙的比喻,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股滚烫的热浪。

梅尧臣的《大热》则直接表达了那种几乎无法忍受的炙热:“烈日曝晒万物,所有生物都无法逃避这灼热。干燥的气息几乎能引燃一切,飞鸟不愿意飞翔,走兽也因热气而厌倦它们的毛发。”梅尧臣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了酷热对生命的感。

与白居易的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宋代诗人戴复古的《大热》:“天地如同一个大窑炉,烈阳将六月的炭火炙烤得无处不热。万物都在这股炙热中被烧制,人如何能抱怨这股无法逃避的热浪?看看秋天百谷的成熟,炎热依然不减。农夫正忙着在田里耕作,汗水如同倾盆大雨洒满全身,我怎敢坐下来享受一口饭呢?”戴复古把人类的艰辛与自然的炎热进行了有力的对比,显示出那种无助的困境。

同样,施耐庵还引用了唐代王谷的诗句,展现了人们对炎热的深深渴望:“什么时候才能迎来一阵金风,让这满天的酷热一扫而光?”那一刻,整个诗句都在表达着对清凉的强烈渴望,似乎只有秋风才能将这般烈阳驱散。

从古人的诗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在炙热的夏季中无法逃避的苦痛与无奈。无论是杜甫的愤懑,还是梅尧臣的焦躁,或是白居易的悯农,他们对酷热的深刻描绘,让我们今天的炎夏仍能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