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养了虎皮鹦鹉(我们戏称它们为空军)已经有25个年头了。虽然我曾在林业部门工作多年,每年都会参加爱鸟周活动,撰写一些关于爱鸟的报道,但我一直没有考虑过养鸟,更没想过与鸟儿建立什么特别的情感联系。直到有一天,一次偶然的机会,才让我与虎皮鹦鹉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那是1991年上半年,我刚从林业部门调到工业部门。有一天上午上班时,突然发现一只小鸟从窗户飞进了我的办公室。这只小鸟羽毛色彩斑斓,体型只有麻雀那么大,显得非常紧张,扑腾着飞不起来,最终停在了我的办公椅上。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抓住,放进了废纸篓。下班后,我决定将它带回家,儿子看到后兴奋得不行,不停地给它喂米、放菜,甚至捉虫给它吃,可这只小鸟似乎对这些全然不感兴趣。幸运的是,第二天我因公出差去合肥,在花鸟市场上才知道,这种小鸟叫做虎皮鹦鹉。于是,我顺便为它找了一个伴侣,把它们连同新鸟笼和食物一起带回了家。从此,这两只虎皮鹦鹉就成了我们家的一员,形影不离,相互依靠。
虎皮鹦鹉(学名:Melopsittacus undulatus)属于鹦形目鹦鹉科,又叫娇凤,原产于澳大利亚的内陆地区,最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被引进到。它们是国内最常见的鹦鹉之一,也是很多人第一次接触鹦鹉时的选择。如今,关于虎皮鹦鹉的品种、饲养方法等资料网上有很多,甚至一些论坛里也充斥着大量专业的文章,因此我就不再赘述这些细节了。
养鸟的乐趣,远不止是欣赏它们鲜艳的羽毛、悦耳的鸣叫和迷人的身形。饲养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与它们的互动和管理,体会到一种亲近自然的乐趣。真正的乐趣在于爱鸟,而爱鸟的前提是尊重它们的天性。多年来,我与虎皮鹦鹉的相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爱鸟方式是让它们自由自在,享受广阔的空间,而非仅仅局限于笼中。
为了给它们创造一个宽敞自由的生活环境,我们家里的一间带阳台的房间专门被改造成了娱乐休闲室。这里不仅是我读书、上网的地方,也是这对小虎皮鹦鹉的天堂。鸟笼放在阳台上,但我们从不关笼,白天它们可以进笼吃东西,晚上则进笼休息。白天,它们大多数时间待在书柜旁的竹制椅子和茶几下,悠闲地栖息,享受阳光和微风。
在饲养食物方面,我尝试过不同的食材。起初,尝试给它们不带壳的小米,但它们似乎不太喜欢,最终还是选择了带壳的小米。对于它们的饮食习惯,我选择尊重它们的偏好。在补充水分和维生素时,我会偶尔在地上放一些青菜、苹果,尤其是它们特别喜欢的苦麻菜,供它们自由选择。为了补充矿物质,我家里还养了几盆花草,它们可以随时啄食。我在茶几上还放了一个小型金鱼缸,缸里养着海螺,夏天时,鹦鹉们有时也会跳进去冲个凉,玩得不亦乐乎。
和这些小鹦鹉相处久了,它们似乎也能理解我的心情。每当听到开门的声音,它们会发出愉快的,仿佛在欢迎我回家。当我走进它们的空间,它们会飞来飞去,围绕着我飞几圈,像是在示好。有时候,它们也会飞出笼子,误闯进客厅或其他房间,那时它们会焦急地叫着,好像在求救。只要我拿出鸟笼,对它们说“进去”,它们就会乖巧地飞进去。即便它们有时会假装不愿进去,最后还是会顺从,因为它们知道,进去之后很快就会得到释放,重新获得自由。
养鹦鹉不仅仅是为了它们的美丽和声音,更是一种享受自然、享受生活的方式。每当我给它们加食时,它们总是争先恐后地跑进笼子抢食。想到“鸟为食亡”这一自然法则,内心不禁想到“人为财死”,不论何时都不忘“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心中感到安宁。清明节时,我为先人扫墓,回家时采了一束杜鹃花插在花瓶里,鸟儿在旁边啁啾,空气中弥漫着花香,那一刻,我感受到自然与生命的和谐。当我手捧叶片,看到鸟儿在我手心里轻啄,那种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宁静感让我心旷神怡。
鸟类作为人类的朋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饲养观赏鸟,尤其是鹦鹉。鹦鹉不仅外形美丽,它们的学习能力和模仿人类语言的技巧,也使得它们成为人们心爱的宠物。尽管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种类的鹦鹉,我依然最喜欢我们家这两只虎皮鹦鹉。它们不仅聪明、可爱,而且特别粘人,和它们相处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鸟是人类的朋友”。我很庆幸自己能和这些小生命建立如此深厚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