彦怎么读拼音 彦读二声的三个意思

2024-11-2701:47:04综合资讯0

在电视屏幕上,播音员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这”时,会清晰地发音为“zhè”。在日常口语中,许多人却倾向于读作“zhèi”。

那么,这样的读法真的可以吗?它是否准确?

答案是肯定的,实际上这是完全正确的。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第1661页中提到:“这(這)zhèi‘这’(zhè)的口语音。参看第1660页‘这’条。” 该条文进一步解释道,在口语中,当“这”单独使用或后面直接跟随名词时,通常会读作“zhèi”。例如,“这程子”、“这个”、“这会儿”、“这些”、“这样”、“这阵子”等表达中,口语里普遍会使用“zhèi”这一发音。

这种现象并非新近才出现,实际上早在197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一版中,就已明确标注了这一用法,并给出了相同的注解。

“这”字的双重发音现象,可以与“谁”的不同读音,以及“熟”字的读音变化相类比。这些都是口语中的常见现象,虽然“的”的发音则属于另一类语言现象,不能混为一谈。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汉语词典》以及《新华字典》都主要关注的是现代汉语的词汇和用法,因此它们并不涉及古汉语或古代汉字的使用情况。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这”字的条目,后面括号中注明了“這”字,指出“这”是简体字,而“這”是繁体字。这种标注反映了简繁字的差异,“這”字的历史并非从一开始就与现代“这”字的含义相同。

事实上,“這”一字在小篆中并不存在。最早收录“這”字的是南朝顾野王编纂的《玉篇》,其解释为“迎也”。《广韵》对“這”字的注解是“鱼变切”,而《集韵》则称其音为“彦”。可以看出,“這”字的音为“yàn”,在秦汉时期是一个“新字”,其意义与“迎”相同,属于“双声”字,即声母相同的词。

《正字通》曾提到:“《周礼》有掌讶,主迎。讶,古作這。”这一说法并不准确。《周礼》中的“讶”应该是“迓”的假借字,而“迓”本意为“迎”,因此应当是“這”字的本义。

从这些资料来看,可以得出结论:最早的“這”并不表示“这”的意思,而是指“迎接”的含义。古人使用“這”时,其含义和用法与今天的“这”有很大不同。

到了宋代,音韵学家毛晃曾指出:“凡称‘此箇’为‘者箇’,俗多改用‘這’字。這,乃迎也。” 其中,“箇”字后来简化为“个”,“者箇”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这个”。在《说文解字》中也有提到:“者,别事词也。”段玉裁在注释中补充道,民间常用“者箇”、“者般”、“者回”等表达方式,指的是“别的事物”。他认为,这种用法逐渐替代了原本的“迎”字意义。

至于“何时开始使用‘這’字来表示‘这’的意义”,这一点没有确切的记载,但大致不会早于唐代。唐代诗人卢仝在《送好归江南》一诗中写道:“为报江南二三日,這回应见雪中人。”唐代《才调集》中的《离词》也提到了“這”字,如“有三十六峰犹不见,况伊如燕這身材。”

从这些历史文献可以看出,宋代毛晃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古人确实曾将“這”字用于表示“迎接”的含义。

值得注意的是,古时“者”字的发音为“鱼战切”,与“這”字音近,这也是“者”字逐渐假借为“這”字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唐代,另有“遮”字被假借为“者”,同样是因为它们的音相近。

随着时间的推移,“這”字原本的“迎”之意逐渐消失,转而被赋予了“这”的现代意义。

清代的语言学者也曾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探讨。三部著名的虚词专著中,有一部《助字辨略》由编写,专门考证了“者”字到“這”字的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