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口香糖为什么是甜的,无糖口香糖的好处和坏处

2024-11-2802:36:11综合资讯0

近期,新加坡宣布了一项具有全球意义的:该国将全面禁止高糖饮料广告,成为全球首个实施此举的。这一措施旨在应对日益严重的糖分摄入问题,并且有效遏制糖类饮料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市场上关于“无糖食品”的讨论也愈加引人关注。为了帮助消费者更好地理解“无糖”这一概念,笔者对市场上七款不同类别的无糖食品进行了挑选和测试,涵盖了苏打水、汽水、饼干、酸奶等产品。经过专家现场解析,我们揭开了其中的一些潜在迷雾。

高糖食品的隐形危害

在许多人眼中,糖是一种让食物变得更加美味的“魔法成分”,但如果摄入过多,糖就可能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过量糖分的摄入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包括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习惯于从食物的味道来判断糖分的含量,却往往忽略了潜藏在食品中的糖分含量。

丘燕,SGS广州农产食品实验室的高级技术工程师,指出,食品中的“糖”不仅指的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白糖,还包括糖和淀粉等碳水化合物成分。虽然大家普遍认为“高糖食品”指的就是含糖量极高的食物,但实际上,目前的标准并没有对“高糖”做出严格的定义。

常见的天然糖分较高的食物有很多,比如米饭、馒头、甘蔗、地瓜和大枣等。根据居民膳食指南,成年人每日额外糖分的推荐摄入量应少于50克。以一瓶500ml的可乐为例,其中的糖分大约占10%,也就是说,一罐可乐中的糖分就可能接近50克,几乎达到了每日摄入上限。再加上其他食物中的糖分,过量摄入的风险就大大增加了。

无糖食品的误区

现如今,市面上涌现出了大量的“无糖”食品,消费者看到包装上标注“无糖”时,常常会误以为这些食品完全不含糖。但实际上,标示“无糖”的食品并不等于其中完全不含糖。丘燕解释道,在我国的相关食品标准中,“无糖”是指每100克或100毫升食品中,糖或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低于0.5克。也就是说,严格意义上讲,食品标注“无糖”并不代表绝对不含糖,只是在一定范围内糖分含量非常低。

举个例子,很多“无糖”食品中的糖分实际上是来自原材料本身的天然糖分,而这些糖分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无法完全去除。若消费者对糖分的摄入量有较高的要求,选择那些标明“低糖”或“无糖”的食品时,可以通过查看标签上标注的具体糖分含量来进行更为精准的判断。

“无糖”食品的真实含糖量

市面上的无糖食品种类繁多,很多产品标注的“无糖”或者“低糖”字样常常让消费者感到困惑。到底这些食品是不是真的“无糖”?又或者它们到底含多少糖分呢?

丘燕提醒,厂家在产品包装上使用的宣传语,往往与实际成分有直接关联。目前,相关标准对“无糖”和“低糖”有明确要求,特别是在食品的营养成分表中,糖分的含量必须清晰标注。标注“无糖”的食品,其糖分含量要比标注“无蔗糖”、“低糖”或“未添加白砂糖”的食品更为清楚。

例如,有些品牌的“无添糖消化饼干”,其标签上标明“无添糖”,但这并不代表该饼干完全不含糖。实际上,可能是因为没有添加白砂糖,但小麦粉等原材料本身就含有糖分。类似的,市面上也有一些标称“无蔗糖”的产品,虽然没有使用蔗糖,但其中仍然可能含有其他形式的糖分。

如何看懂食品标签

面对琳琅满目的无糖或低糖食品,消费者如何才能选购到健康的食品呢?丘燕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建议:在查看食品标签时,除了注意营养成分表中的糖分含量外,还可以留意该产品的“营养成分参考值”(NRV)。例如,如果标签上标明“蛋白质为1.3克/100毫升,NRV为2%”,这意味着100毫升的产品大约提供了成年人一天所需蛋白质的2%。

了解食品标签和配料成分是消费者选购健康食品的关键,尤其是在选择“无糖”食品时,应避免过度依赖产品的宣传标语,而应结合营养成分表来做出更科学、理智的选择。

通过科学的标签阅读和健康的饮食习惯,我们可以在日益复杂的食品市场中做出明智的选择,减少糖分摄入对身体的负面影响,保护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