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黄河壶口瀑布的壮丽与气势。
通过品味关键句,细致分析文章中充满表现力的语言特色。
深刻领悟文章传达的精神:坚韧不拔、无畏向前的力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黄河,自古便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海不复回”的诗句描述。而在黄河的奔腾气势中,最能体现其壮丽与威严的,非壶口瀑布莫属。教师简要介绍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和形成过程。随后,展示三张与壶口瀑布相关的照片,邀请学生从中选出最具震撼力的一张,表达他们的感受,并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那幅照片给他们带来的第一印象。
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梁衡先生描写壶口瀑布的文章,通过他的笔触,感受黄河瀑布那股势不可挡的气吞山河之力。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感受瀑布的气势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一边聆听一边标注出文中描写壶口瀑布的句子,以此体会语言的魅力,并感受瀑布的宏大气势。学生随后自由朗读课文,在感情的投入中再一次体会壶口瀑布的磅礴景象。特别要注意文章中两次提到的壶口瀑布的场景,分别出现在不同的季节:第一次是在雨季,第二次则是在枯水季节。
明确:
第一次描述瀑布发生在雨季,出现在第二自然段;
第二次描写发生在枯水季节,涉及第三和第四自然段。
目标导学二:分析壶口瀑布的特点
学生需从课文中找出与雨季和枯水季节有关的描写句子,探讨这两个季节的瀑布有何不同的特点,支持自己观点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
雨季的瀑布:声势浩大,气吞山河。
例句:
①“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走下滩去,那河就像一锅在猛烈沸腾的水。”
②“沟内被水冲得浪花四溅,然而上面的水还是不舍,拼命往下冲去。”
③“在浓雾中,我努力去寻找那飞瀑的身影,但四周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清,仿佛一场洪流即将吞噬一切。”
枯水季的瀑布:尽管水量减少,但依旧雄浑壮丽,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例句:
①“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涌来,气势如千军万马,互相碰撞、推挤,最后撞向岩壁,瞬间化作无数浪花,像积雪一样散开。”
目标导学三:领会黄河象征的精神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中这段令人深思的文字:“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难道造物者要在这里浓缩整个世界吗?”
小组讨论:这段文字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
明确:
语气应由平缓转向激动,充满惊叹与敬仰之情。通过对黄河的描述,梁衡不仅赞美了自然的力量,更通过壶口瀑布象征了“柔中带刚”的顽强生命力——这就是坚韧不拔的精神,永远勇往直前,。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继续深入分析课文中的语言表现手法,通过进一步的阅读和讨论,提升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增强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体会侧面描写的独特效果
通过侧面描写的方式,作者间接表现了瀑布在雨季的惊心动魄,令读者感受尤深,省略的细节更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2. 学生讨论:你还能找到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例子吗?
明确:
例子:
在第三自然段,“当地人说,曾经有一头黑猪掉进瀑布,等它漂回岸边时,所有的毛都被水流拽掉了。” 这一侧面描写使人感受到瀑布的力量和水流的迅猛。
另一例:
描写河水冲刷岩石,形成大坑,侧面展示了水流的坚韧与抗争精神。这种“水”的描写,不仅表现了自然的强大,也隐喻了精神的顽强。
目标导学二:品味本文语言的魅力
文章通过对声音、视觉的细腻描写,传达了壶口瀑布的震撼力。
明确:
听觉:
“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到了近处,涛声更是震耳欲聋。”
视觉:
“河谷的雾气弥漫开来,水面翻滚像沸腾的水锅。”
“沟里已经被水灌得浪花四溅,远处的白烟像是水蒸气散开。”
通过这些感官描写,作者使得瀑布的气势更加生动立体,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那股无可抵挡的力量。
例子: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仿佛宇宙中只有这汹涌的水流。” 运用了比喻和夸张手法,使读者感受到瀑布的强大气场。
目标导学三:语言特色与写景技巧
文章通过生动的比喻与动词的运用,刻画了瀑布从壮观到细腻的变化。
例如,文中写到“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这一段运用了大量动态动词,“吸”、“拢”、“冲”、“跌”等,极具画面感和震撼力。
课堂
这篇文章通过细腻的语言描写,将黄河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表现出黄河水从奔腾激烈到柔中带刚的不同面貌,深刻表达了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在教学中,学生通过朗读、讨论与思考,感知语言的表现力,领悟文章深层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