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减负而不躺平”的家长
寓言故事二则复习思路
一、带着问题阅读文章,构建思维导图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
文章一共有多少自然段?
这篇文章一共包含五个自然段。
段落解析:
第一段:描述养羊人发现少了一只羊,并解释羊丢失的原因。
第二段:邻居劝养羊人修补羊圈。
第三段:养羊人没有采纳劝告,忽视问题。
第四段:第二次羊丢失,狼依然从同一个破洞进入羊圈。
第五段:养羊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刻采取措施修复羊圈。
养羊人一共几只羊?丢羊的原因是什么?
养羊人总共两只羊,原因是羊圈有个破洞,夜里狼从这个漏洞进入,叼走了羊。
文章中的“羊已经,修羊圈还有什么用?”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的意义是什么?
这句话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气,表达了养羊人不愿听取别人建议的态度,也表明他对问题的漠视和不以为意。
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这种变化?
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后悔”一词表明他意识到自己之前的错误;“赶紧”则体现了他行动的迅速;而“堵上”“结结实实”则说明他修复羊圈时非常用心。
解释一下“亡羊补牢”的含义。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通过讲述养羊人在丢失两只羊后才修补羊圈的故事,告诫我们:如果意识到自己错了,只要及时改正,永远不算晚。
思维导图:
(此部分省略,实际使用时可自行绘制)
《亡羊补牢》出自哪里?原文内容是什么?
《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四》。
原文节选: 庄辛劝楚襄王改正错误,但襄王未曾采纳。最终,楚国陷入困境,庄辛引用“亡羊补牢”这一古训,劝王者认识到,及时改正错误仍不算迟。
《寓言二则—揠苗助长》
文章共有多少自然段?
这篇文章共有四个自然段。
段落解析:
第一段:讲述有个农夫急切希望禾苗长得更快。
第二段:他采取了“揠苗”的方法,试图加速禾苗生长。
第三段:农夫满心得意地向家人报告,说自己已经成功地让禾苗长高了。
第四段:第二天,禾苗全都枯死,农夫的努力彻底失败。
哪些词语表现了农夫急于让禾苗长高的心情?“巴望”一词可以用哪些其他词语替换?
“巴望”“焦急”“天天”“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等都表现了农夫急于看到禾苗快速生长的迫切心情。“巴望”可以换成“渴望”“期望”“希望”等词语。
具体描述农夫“揠苗”的过程。
一天,农夫终于想到一个办法,便急匆匆地跑到田里,开始拔高每一株禾苗。他从中午一直忙碌到天黑,直到筋疲力尽。
讲述一下“揠苗”的结果。
第二天,农夫的儿子去田里看,发现所有的禾苗都枯萎了。
为什么禾苗会枯死?农夫的错误在哪?
禾苗的生长需要依赖自然的力量,而农夫却硬把禾苗拔高,导致根部受损,最终导致禾苗枯死。农夫的错误在于急于求成,违反了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
解释“揠苗助长”的含义。
“揠苗助长”通过描述农夫用不恰当的方法帮助禾苗长高,却导致它们枯死的故事,告诫我们:急功近利、违反事物自然规律的做法,不但无效,反而可能带来坏结果。
《揠苗助长》出自哪里?原文是什么?
《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原文节选: 古人以“揠苗助长”为例,警示我们不要急于求成,违背事物发展规律,只会害了事物。
基础知识复习
1. 生字
识字要求:
要熟练掌握字的拼音、部首、音序和结构,并能通过字词构建完整句子。例如,生字包括“寓”“则”“亡”“牢”“圈”“钻”“叼”等。
2. 词语练习
听写词语:
亡羊补牢、劝告、禾苗、筋疲力尽、明白等。
近义词替换:
巴望——渴望
焦急——着急
劝告——劝说
赶紧——赶快
筋疲力尽——精疲力竭
反义词替换:
明白——糊涂
焦急——镇定
筋疲力尽——精力充沛
3. 成语与惯用词语
出自寓言的成语:
如:南辕北辙、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
4. 拓展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寓言故事,我们不仅能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成语和故事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更是生活中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