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11代酷睿Tiger Lake H45平台的量产,笔记本市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竞争阶段,迎来了“王对王”的较量。
对于那些注重高效工作、追求“生产力”的用户来说,八核处理器已经成为了首选。我们有必要对比市面上几款八核酷睿与锐龙处理器在理论性能上的差异,帮助消费者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目前市面上主要的八核移动处理器在CineBench R20测试中的表现如何呢?
在开始比较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笔记本处理器的理论性能对比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不同处理器的功耗上限(TDP)和散热设计差异会显著影响其实际性能的发挥。本篇文章中的性能排行仅供参考。
简单来说,笔记本处理器的单核性能主要取决于CPU的微架构。对于采用相同架构的处理器,其单核性能的差异往往并不大。例如,锐龙7 4800U与锐龙7 4800H在测试中,虽然功耗差距高达2.6倍,锐龙7 4800U的单核成绩却反而稍高。而锐龙7 5800U的单核性能甚至能够轻松超越锐龙7 4800H,这一优势恰恰源于Zen 3架构在单核处理上的优势,相比Zen 2架构表现得更加出色。
但当谈到多核性能时,处理器的满载功耗(TDP)则显得尤为关键。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再次看到锐龙的优势。虽然锐龙7 4800H在架构上有所落后,但由于其65W的高TDP,能够充分释放其性能,这使得它在多核性能上依然超越了采用更新架构、但TDP更低的锐龙7 5800U。
实际上,散热设计和功耗墙的设定,直接决定了处理器的实际性能上限。无论处理器本身多么强大,若散热系统无法有效支持其高频运行,性能就无法充分发挥。
当第11代酷睿H45和AMD锐龙5000系列处理器的TDP相近时,它们的理论性能表现不相上下。但在选择具体的笔记本产品时,散热设计和性能释放的差异将变得尤为重要。对于游戏本用户来说,显卡的选择往往比处理器更为关键。例如,搭载酷睿i5处理器和RTX 3060显卡的笔记本,比搭载酷睿i7处理器和RTX 3050Ti显卡的笔记本在性能上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