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转,岁月如梭,往昔的记忆依旧清晰。那时,我们常踏足于近郊的山体水库,追寻垂钓的乐趣。水库虽鱼情一般,但水质清澈、距离近且费用低廉,每逢周末总有不少人前来垂钓、游玩,甚至放生。
回忆起夏初的那段日子,水库因干旱水位降至谷底,湖面缩小,水质也因缺乏活水注入而受到影响。而恰逢连续多波的放生潮,许多鱼儿从高密度的养殖塘被买出,体质虚弱,难以适应野外的环境。这些放生的鱼群中不乏因不适应环境而死亡的鲢鱼,死鱼浮出水面,伴随着一股死臭与氨气的刺鼻气息,原本的放生竟变成了无意义的杀生。
关于放生,我们应尊重每个人信奉合法的自由。仅重视形式,不科学的放生方式无疑是对自然的伤害。更甚者,放生一些外来鱼种如清道夫等,对本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在我看来,若能将鱼赠予需要的孤寡老人,或许更能积德行善。
垂钓者们,我们的圈子中也存在着一些争议。曾有一位钓友展示其一夜收获近百斤翘嘴的丰收,引来不少人对我们贪婪的指责。其实,大多数垂钓者都清楚,钓鱼常常是赔本的生意。我们付出钓费、购置钓具、钓饵等费用,很多时候收获远不及成本。也有幸运之时,如我曾经在收费低廉的水库中钓得大鱼。但那只是极少数情况。
不可否认的是,钓鱼或多或少对环境有所影响。尽管单次钓鱼活动看起来影响甚微,但垂钓者人数众多,累计下来亦对环境产生不小的压力。我认为垂钓者中不乏对自然怀抱敬畏之心的人。钓鱼作为与大自然亲近的爱好之一,我们应探索既能满足爱好又能减少对环境的方式。“钓获放流”的方式逐渐在钓鱼圈中流传开来。
前些日子我在野河钓鱼时偶遇一位钓友。他告诉我春末时在某地一天钓得80斤鲫鱼并售卖获利。虽未置评,但我深感此举不妥。人类的本性驱使我们向自然索取,但过度索取则不可取。“钓获放流”的观念值得我们推广。那么,“放流”的初衷又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放流”的最高境界是爱护环境和敬畏生灵。我们应明白,大小通杀并非长久之计,最终只会使自己无鱼可钓。保护鱼类资源即是保护我们自己的乐趣所在。古人云:爱惜飞蛾纱罩灯。我想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思想,既然钓之无用,不如放归水中。
“放流”的观念也需理性看待。道德的约束有时显得牵强,容易引发矛盾和道德。人类作为食物链顶端的存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最近的生物大灭绝和温室效应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若以道德衡量“放流”,或许人类并不具备这个资格。
“为娱不为鱼”的放流方式最为实用。我虽为钓鱼、做鱼、吃鱼的爱好者,却也追求的是为娱不为鱼的境界。许多钓友只图娱乐而不以鱼为目的,甚至很多钓友钓完鱼后将鱼放回水中。这种境界不仅使自己娱乐其中,更是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我个人独特的“放流”方式是“不吃则放流”。刚开始钓鱼时我也曾大小通杀,但后来我意识到冰箱里的鱼常常因吃不完而被冷冻后丢弃。于是我开始改变习惯,只带够吃的鱼回家而将其他鱼放回水中。鱼贵在新鲜食用而非冷冻保存也是促使我养成这一习惯的原因之一。
在我们当地有一段下游汶河位置是钓鱼的热门地点尽管常有异地钓友慕名而来安营扎寨我却很少前往因为那里承受了全市的污水排放。周围的朋友去陌生地方钓鱼都会先问水质如何而不是鱼情如何我深知好的环境比多钓鱼更为重要这也正是我选择“佛系野钓手”这一名字的原因所在——追求的是一种淡然与和谐的心态面对垂钓与自然的关系
关于“钓获放流”的话题我就分享到这里了期待广大钓友们共同探讨与交流这一问题也欢迎大家踊跃留言分享您的看法
至此全文结束感谢您的耐心阅读希望这些回忆与思考能引起您的共鸣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