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仪器清洁
清洁玻璃仪器的标准是上的水膜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保持均匀附着。
2. 试纸应用
常用试纸包括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pH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和品红试纸等。
(1) 使用试纸时,宜将一小块试纸置于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轻触试纸中部,观察颜色的变化以判断溶液的性质。
(2) 检测气体性质时,先用蒸馏水试纸,然后粘在玻璃棒一端,将玻璃棒的试纸端靠近盛有待测气体的导管口或集气瓶口,注意不要接触,观察颜色的变化来判断气体性质。特别提醒,使用pH试纸时切勿用蒸馏水。
3. 品的取用与保存
(1) 实验室品多具危险性,使用时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安全。不可直接用手接触品,避免鼻孔靠近容器口闻气味,更不能尝试任何品的味道。为节约品与规范实验,应按规定的用量取用品。若无明确用量规定,一般液体取用1~2mL,固体只需覆盖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品需按规定处理,不可随意处置。
(2) 取用固体品时,通常用匙。为避免品沾在试管口和管壁上,应先倾斜试管,用匙(或纸槽)将粉末状品送至试管底部后竖直试管。块状品可用镊子夹取。
(3) 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较多量液体则可直接倾注。倾注液时,先取下瓶塞倒放桌上,然后倾倒(标签向手心),瓶口要紧靠试管口缓慢倒入。为防止残留液腐蚀标签,应注意相关细节。对于大量液体或倾倒至其他容器中,需用玻璃棒引流。
(4) 特殊试剂的存放:如钾、钙、钠等活泼金属应存放在煤油中以隔绝空气;白磷需保存在冷水中因其着火点低;液溴需盛放在细口瓶里并加水封存;碘易升华且有刺激性气味,宜保存在广口瓶中;浓硝酸和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并存于阴凉处;氢氧化钠易潮解且在空气中会变质,应密封保存其溶液在无色细口瓶中且不能用玻璃塞。
4. 过滤操作
过滤是去除溶液中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操作时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进行操作。确保滤纸漏斗,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且加入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倾倒液体时注意与玻璃棒和过滤器接触的细节。
5. 蒸发与结晶
蒸发是将溶液浓缩使溶剂气化或使溶质析出的方法;结晶则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在加热蒸发皿蒸发溶液时,应不断搅动以防液滴外溅。当蒸发皿中有多余固体时停止加热;如用结晶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6. 蒸馏与分馏
蒸馏是分离沸点不同液体混合物的方法。分馏则是利用多种混合液体的不同沸点进行分离。操作时需注意碎瓷片的添加、温度计的位置、蒸馏烧瓶内液体的量以及冷凝水的流向等细节。
7. 升华操作
升华是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液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某些物质可通过此过程与其他物质分离。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解I2和SiO2的混合物。
8. 分液与萃取
分液是将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不同的液体分离的方法;萃取则是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提取溶质的方法。选择萃取剂需满足与原溶剂不互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远大于原溶剂且溶剂易挥发等条件。分液过程中需注意振荡、静置、分层及分别收集液体的步骤。
9. 渗析技术
渗析是利用半透膜使胶体与混在其中的分子、离子分离的方法。常用于胶体的提纯与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