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还是个年轻的孩子时,我初次读到《故乡》,带着那份少年特有的激情和好奇,却无法理解为何曾经的少年闰土,会变成一个如今显得如此落寞的人。而今,当我步入中年再度翻阅,我明白了这便是两种心境的交替——从年少轻狂的热血沸腾,到现实磨砺下的无可奈何。闰土的转变,实则是我们每个人心境的转变。
鲁迅笔下的闰土,曾是那个天不怕地不怕、无拘无束的长工。他们之间的交往超越了阶层的隔阂,充满了真挚与无邪。闰土引领我走入了许多新奇的领域,为我打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世界。所以再次相见时,我满心期待却又略带失望。重逢的二人间仿佛隔着一道无法言说的隔阂,闰土已是六个孩子的父亲,背负着生活的重担。
那日重逢,没有温情的寒暄与叙旧,只有闰土拘谨地称呼我为老爷,佝偻着身躯,脸上刻满岁月的痕迹和日晒的黝黑。鲁迅了解闰土的改变,只是不愿相信那曾经的飒爽少年竟变得如此。正如鲁迅所说:“生活之事无非三件,先求生存,次为温饱,最后是发展。”这便描绘了闰土的现状——挣扎于生活的边缘,只为基本的生存而努力。
对于鲁迅而言,那曾是个充满激情和生机的少年时代,似乎不该轻易屈服于现实。但事实上,很多人就是在这样的屈服于现实或选择坚强地背负现实前行。中年时期的闰土与鲁迅都陷入了沉默,他们彼此都明白彼此已不再是曾经的少年。或许他们内心都有所感慨,但这份感慨终究抵不过岁月的冲刷。
我们都有一天会变成闰土的模样——指那些肩负起家庭和社会责任的人。经历社会的历练与人生的磨难,生活带来的沉重和压力使人变得沉默与坚忍。历经风雨后的我们与当年的少时憧憬形成鲜明的对比。
曾经的那位少年闰土不需要经历漂泊的辛苦与妻儿养育的辛劳。他的童年只是沉浸在漫山遍野的欢乐与长工父亲身旁的游戏中。那时他无畏无畏无惧的自信是初生牛犊的不畏强敌与天然本真之情。那时他对主人家的孩子鲁迅尚未感知社会阶层之间的复杂和落差这往往意味着生存法则的多重艰难之处境。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明白生活的艰辛和生存的压力。当人步入中年时抬头望去时间已无情地留下痕迹。少年闰土在人生的道路上经历了种种艰辛而养家糊口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在午夜梦回时他是否被过去的冒险所惊醒还是无法抑制对过去的怀念?他怀念起那青涩岁月中天真烂漫的自己以及那无忧无虑的生活。
醒来后他明白鲁迅一家对他而言如同衣食父母的存在。他只是一个长工若失去这一切最基本的生存都难以保障这也解释了为何他在中年鲁迅面前如此卑微而带有讨好之色。
中年闰土的小心翼翼让人感到唏嘘人们往往能够理解他的困境和无奈。并不是不想改变只是改变的成本和代价太高并非每个人都能承受得起。
从古至今“从来如此便对吗?”并非必然如此但许多人却因恐惧失败而丧失了突破的勇气与决心选择了随波逐流。尽管人生有着千百种活法但成功者终归是少数其他人在凡尘中求生我们何尝不可呢?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也必须正视生活不免自我和解。
书中的波澜壮阔属于书中人但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却是真实写照。何不放下执念与自己和解?闰土或许没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但他的专注和执着让人动容。
谁不希望功成名就但真的要经历千锤百炼之后真的能够承受吗?未必如此何不珍惜当下享受生活中的点滴快乐?
我们看到了闰土与生活达成的和解也看到了他与过去的自己达成的和解。我们大多数人也都学会了与自己和解与生活和解告别那段狂妄自大的岁月迎来岁月的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