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时花芳怡,心中藏万象。万物盛开处,有你也有我。
时光眷顾了我,我便情有独钟于这世间。那年花开得不是最盛,却让我遇见了你的笑颜。次年花团锦簇,似乎只为展示在你眼前。第三年花虽开得稍晚,却有你的相伴,赋予了花儿别样的温度。
草木中的字句,安抚着人的灵魂。——节选自汪曾祺《人间草木》。
——草木之情,沁人心脾
在19的二月,苇岸先生踏上了创作的旅程,为了《一九九八廿四节气》的拍摄与记录,他每个节气的上午九点都会在田野的固定位置记录下自然的变化。
在《立夏》篇章中,他记录道:立夏的麦田里,麦穗已经抽出,剑拔张的气势中透露着生机。树木的叶子已经舒展,由浅绿渐变为深绿与墨绿。此时的洋槐花已经进入盛开后的后期阶段,绿意掩映了其花的色彩。
这些文字是苇岸先生留下的珍贵手稿,然而在他完成大部分的准备工作并即将开始作品整理时,因肝癌不幸离世。他的离世让许多人感到惋惜。
与苇岸同行,感受草木之诗。
在苇岸先生的笔下,大地的一切仿佛都成为人类的邻居与兄弟。他眼中的白桦林,是内心深处的情感投射,是他灵魂的象征。
他赞美草木如同赞美生命,他说:“树木是大地的愿望和最初的居民。有树木的地方,说明大地尚未丧失信心。”他的文字简约而克制,如同他所描述的草木一般,朴素而坚韧。
草木葱茏,生命的赞歌
草木文字之所以具有如此的感染力,是因为文明源于农耕,而农耕的源头便是草木。整部《诗经》中,草木的描绘占据了重要的篇幅。
古人以草木为生,又以草木为诗。草木不仅是衣食之源,更是文化的载体。它们既可以用来纺织成布、制作衣物,又可以作为食物的来源。
在古人的诗篇中,不同的草木被赋予了不同的品格与象征意义。陶渊明爱菊的高洁、周敦颐爱莲的清廉、苏东坡爱竹的坚韧、林逋爱梅的傲骨。人们爱的不仅仅是草木本身,更是赋予其上的精神内涵。
草木有情意,无需人折赏
草木有其本心与坚守。正如李隆基时期的张九龄所写:“草木有本心,何求折。”意思是无论人如何欣赏草木的美妙,但它们的芬芳并不是为了求得人的赏识而存在。
汪曾祺先生对于草木的描绘尤为深入人心。他的文字如同带雨珠的缅桂花一样让人心软神清。他的文章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与自然的情怀。
与风共赏花开花落
汪曾祺先生曾说:“赏花赏到气息、氛围、情怀。”他笔下的花草仿佛有了生命的气息和情感的温度。他的文字没有患得患失的心情,只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这些文字就像一缕清气四溢的微风,让人酣畅淋漓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自然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