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日方长意思是什么 男人说来日方长的心理

2024-12-0922:54:41综合资讯0

话题阐述:莫待光阴流转成悔

文|

我们常常听见“下次再聚”、“改日共餐”的约定,然而“下次”究竟是何时的到来,“改日”又是哪一天的实现?

人们总误认为时间充裕,机会无限,却不知时间不等人,每一次的拖延都可能是永别前的最后一次。当还能好好告别的时候,别忘了郑重地对所爱之人道一声“再会”。

在节目中,知名主持人撒贝宁分享了一个心酸的故事。

去年底,撒贝宁迎来双胞胎宝宝的降生,他急切地向母亲报喜,却未收到回复,因为他的母亲早已离世数年。而在清理微信时,撒贝宁发现与同事、朋友的交流频繁,与母亲的寥寥无几。

此遗憾引起无数人的共鸣。微信里的人群熙攘,却唯独少了与父母的深情对话。在繁忙的社交中,我们常对父母的信息以简短回应敷衍了事。

我们并非冷漠,只是将热情倾注于更重视的人。而父母因被我们确信会永远陪伴,因被我们确信会无条件地爱我们,所以我们常忽视他们的感受。

岁月不饶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相处的时光愈显珍贵。别将期望寄托于未来漫长日子,无常才是生活的常态。

等明天、等下次、等以后——人们常以为未来日子长如流水,但事实上这不过是人生的最大谎言。多少遗憾,都源于一个“等”字。

我自幼由外婆抚养长大。外婆的慈祥与温柔,花白的头发和略带老花的眼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时候的我调皮捣蛋,总制造各种麻烦,但外婆总是以宽容和爱包容我。

成年后因工作原因我远离了家乡和外婆。有时她来电,我却因忙碌而匆匆挂断。当时我以为工作与爱情比家人更重要,总觉得与外婆还有无尽的时间相处。然而我错了。

最后一次见外婆是在她80岁的寿宴上。当时我笑着承诺明年再回来看她,但遗憾的是再也没有了那个明年——外婆在我生日后的不久便意外离世了。

这段回忆是我人生中无法抹去的遗憾。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将家人放在次要位置,专注于工作、社交和自己的生活。

我们将亲人的期待放在末位,选择花大量时间陪伴无血缘关系的人,却忽略了家人的期盼和关心。

对年轻人而言或许未来漫长可期,但对于日渐老去的父母来说时间已经不再充裕。

中年时才明白应珍惜当下、勇往直前。不要总是觉得以后有的是机会而错过最佳时机。

常言道“家在父母处”,直到领悟时或许已到中年。像小姨一样想要补偿多年未得的旅游之愿却被查出患上癌症。

也许不应在事事上都怨责表妹之过。小姨的愿望早已萌生,只是她觉得未等到表妹结婚便无法安心去旅游。这种心理在许多父母中普遍存在。

许多父母担心孩子未成家便无法安心享受生活。他们节制吃穿、克制欲望、期待未来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愿望。然而等待往往是最难熬的。

许多人身边都有那些想旅游但总说没钱或没时间的人。等到他们终于有钱有时间了却已失去了那份心情。

等待的结果因人而异——有人等到了理想的结果而有人只等来了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