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的形成 黄土高原成因学说

2024-12-0922:55:47综合资讯0

谈及甘肃与陕北之地,脑海中便浮现出黄土高原的景象。众所周知,沙漠与戈壁滩因土层薄、贫瘠而显得寸草不生。黄土高原的土层却能深达百米,最厚处更达180米。那么,为何如此厚实的土地却难以生长树木,甚至鲜见茂盛的草木呢?

追溯至约6000万年前,黄土高原曾被湖水覆盖,其间的山峰宛如湖中孤岛。唐朝以前,该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宜于人类居住。自唐朝末期至北宋时期的小冰河期后,雨量减少,气候变得干冷。这是否就是黄土高原如今面貌的唯一原因呢?答案并非如此。

黄土高原横跨七省,包括陕西、山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以及河南,总面积达63.5万平方公里。人们初见此地,首先感受到的是其热烈与干燥。这究竟是否与降水量有关?我们需深入了解其降水量情况。

黄土高原的平均年降水量在400至800毫米之间。尽管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年均降水量也为400毫米,但那里的天空湛蓝,草原辽阔,马儿自由驰骋。那么,除了降水量,又是什么因素影响着黄土高原的植被生长呢?接下来,让我们从多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要了解黄土高原土壤的特殊性。普通的土壤是五大自然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综合作用的结果。而黄土高原的土壤则是外来的,主要由风力将西部地区的沙尘吹来并在这里堆积而成。其土壤结构松散,具有特殊的孔隙结构,透水性极强。

黄土高原的地势和水土流失也是重要因素。由于地势和降雨的影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严重,部分土壤流失入黄河,进一步导致黄河河床升高。

黄土的湿塌现象也不容忽视。黄土中含有碳酸盐、粘土等物质,下雨后这些物质溶解,使土壤失去支撑而塌陷。

生态环境的变化也对黄土高原造成影响。夏季时,黄土高原受大西洋影响,气候适宜;但到了冬季,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北风了土壤结构和肥力。

用现代流行语来说,“黄土高原真是太难了!”其现状是由地理位置、全球气候变化、地壳运动以及人为因素共同造成的。

我国已采取分区治理的措施。根据蓄水条件和湿润程度,黄土高原被分为西北、中部和东南三个区域。在蓄水条件好的地方,通过固定沙土、种草植树等方式进行治理;而在土层薄、降雨少的地区,则采用生态修复和工程建设相结合的方法。

正全力改善黄土高原的现状,作为公民,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维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更舒适的生存环境尽一份力,让沙尘暴等极端天气不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