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周怀宗)——从的“花样吃法”到乡村生活的真实记录,“华农兄弟”的短视频风靡网络。在快手、西瓜等短视频平台及B站等网站上,这对网红兄弟的粉丝数已突破千万,他们的视频不仅展示了养、吃的日常生活,还涵盖了种红薯、挖竹笋、养猪、养鸡等多种农村活动。他们的视频内容与现代都市生活中的“梦幻”相比,更加“真实”与“乡土”,成为许多网友关注的焦点。
“华农兄弟”——左为胡跃清,右为刘苏良,在短视频中呈现的轻松幽默形象备受观众喜爱。刘苏良一本正经地讲笑话,胡跃清则擅长捕捉农村生活的点滴细节,二人配合默契,使得视频内容丰富多彩。
回乡创业的“花样故事”
胡跃清与刘苏良的故事始于回乡创业的决心。2017年,胡跃清在外打工多年后选择回乡,与伙伴种起了中材。但中材投入多、周期长,闲暇之余,他开始尝试玩短视频,拍点儿农村生活。那时短视频在农村刚刚兴起,胡跃清凭借真实的农村生活内容迅速火了起来。
与此刘苏良在外打工期间自学了机修,从流水线工人晋升为修理流水线机器的师傅。但即便工资涨到了四五千元,他还是选择了回乡创业——养。他认为养殖业有发展潜力,而且可以通过短视频平台推销自己的产品。
短视频的魅力与挑战
两人因共同的短视频兴趣而结缘。他们开始拍摄关于养殖、美食等内容,视频风格轻松幽默,没有预先设计的脚本,一般都是在拍摄前两人讨论今天的拍摄主题,如上山挖笋、采野果或是下河摸鱼等,然后现场自由发挥。
他们的视频在2018年爆红网络,成为乡村网红的标志。有人认为他们的视频更贴近真实的农村生活,但也有人质疑视频内容的真实性。对此,他们解释说,视频中的很多场景都是农村孩子的真实写照,比如在地里烧土豆、围在一起吃等都是农村常见的场景。
创业路上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短视频的火爆,“华农兄弟”的养殖事业也逐渐扩大。他们的养殖场已达到2000只左右,成为附近最大的养殖场之一。短视频的火爆也带来了销路的改善,附近经营的饭店都会找他们进货。他们也接到了许多商业合作的邀请,但他们始终保持谨慎态度,挑选与自己风格相符的合作伙伴。
尽管“华农兄弟”的短视频获得了许多粉丝和奖项,但他们始终认为拍视频只是业余爱好,实业才是主业。他们强调视频的热度是不稳定的,而实业可以慢慢积累、扩大。他们建议年轻人不要轻易把拍视频当做创业的唯一途径。
保持初心与真实
对于“华农兄弟”来说,他们的成功源于真实。他们尽可能地把真实的一面展现给观众,没有刻意追求点击率或关注度。他们认为只有真实的内容才能吸引观众并获得长期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