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首章描绘了天地初开、万物诞生的壮丽画卷。其诗篇启言:“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此,盘古破鸿蒙,开辟清浊之界,孕育万物之善。为洞察宇宙造化之功,需细读《西游释厄传》。
据闻天地运转之数,以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此一元被细分为十二会,分别对应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每会则维持一万八百年的时间跨度。若以一日之周期喻之,则有如下对应:子时初现阳气,丑时则闻鸡鸣;寅时渐染光明,卯时则日出东方;辰时过午食后,巳时则有序排列;日中至午,未时则向西流逝;申时至戌时,日薄西山;亥时则至黄昏,人间归于静谧。
于广大宇宙观之,当戌会终结之际,万物归于混沌。自此再经五千四百岁,至亥会之初,世间便陷入黑暗,万物皆无。此乃混沌之始。又经五千四百岁,亥会即将结束,新的元始开始,接近子会之际,世间逐渐恢复光明。如邵康节所言:“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至此,天地始有根基。
再经五千四百岁,正值子会之际,轻清之气上升为天,有了日、月、星、辰。此四者合称为天之四象,故言天始于子。经过又一轮的岁月流转,地亦开始凝结成形。如此反复循环,经历了无数的变迁。
上述的描述展现了天地的开辟、万物的诞生以及循环再生的宇宙观。有人据此认为,《西游记》的世界遵循着129600年的周期循环。对于玉帝的寿命问题却难以解释。如第7回所述,“玉皇上帝历经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十二万九千六百年。这样的寿命计算方式似乎暗示着天地循环的周期性。
对于玉帝及其妹妹、外甥的命运与宇宙的寿命却存在着更深层次的思考。虽然文中提到玉帝与天地的循环经历相关联,但其具体身份及经历与普通的生命形态仍有所不同。这种周期性理论更多地可能被用作寓言或者象征性表述,以交代初开之时的诸般事件。
可以认为《西游记》中的所有事物都存在于一个共同的时间框架内,但并不意味着存在上一个周期遗留下来的事物。至于宇宙的寿命和具体的生存法则,或许并非严格遵循文中所述的129600年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