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原生家庭”这一概念在我们社会的讨论愈发频繁,它似乎成为了一种流行现象,并不断被人们拿出来探讨。许多人似乎将自身的不顺或失败归咎于原生家庭的影响。
这一概念看似是对社会变革的新洞察,但实际上却在试图瓦解我们的道德和亲情关系。它故意让亲人之间充满对抗、矛盾和,从而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这种用故作高深的“伪命题”来摧毁我们的传统人文情怀的做法,正将式家庭描绘成令人唾弃的存在,削弱我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令人费解的是,一种将父母长辈妖魔化的行为,竟然能得到一群人的赞同和附和。这难道不令人感到悲哀吗?难道我们不应该对此保持警惕吗?难道几千年来国人形成的家庭观念,就因为一些外来文明的心理学概念而彻底崩溃了吗?
我们传统的孝道文化、相夫教子、子孝父严等朴素情感,是国人传承千年的情感基石。如今这些情感却被一些人视为可笑和被蔑视的对象。他们将成长和发展的桎梏归咎于原生家庭,这真是令人不解。
原生家庭本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指的是儿女未结婚仍与父母同住的家庭。现在有些人却将其过度解读为决定人一生性格和习惯的根源。他们将原生家庭的普通认知问题归咎于父母的平凡和不足,甚至用深扎泥土的树根来比喻,仿佛原生家庭天生带有原。
这种的比喻极具杀伤力,对人们的心灵造成严重伤害。试想有多少人在未建立新家庭之前,都曾是原生家庭的一部分?又有多少人不能独立或依然需要相互照顾的?每个家庭都有其独特的习惯和规矩,这是父辈、社会以及人们在不断交集、磨合中的改变或妥协的结果。
将与父母共处视为一种恶,完全是胡说八道。他们不去改变自己的态度和优化自己的人生,反而怨天尤人,恨父痛母,这种行为简直就像白眼狼。我们应该明白,一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
这句话才是对家庭最好的诠释,与原生家庭并无直接关联。每个家庭的不幸原因各不相同。如果想改变,就需要有勇气和家人一起调整,而不是听信的谎言,认为脱离原生家庭就能变好。
我们不否认有一部分父母的确德行败坏、极不称职。但大多数父母是愿意为孩子付出的。他们只是付出方式不同,孩子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再加上社会环境给予的正确或不良引导,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当一个人总是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于其他方面时,他可能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而当一个人把问题完全归咎于父母时,那就是丧失的开始。我们不能道德任何人,但如果说父母是孩子的祸害,那真是最的诅咒和污蔑。
这种方式将自身的不足转移成对至亲的憎恨,继而对社会充满敌意。那些鼓吹原生家庭各种诟病的人,究竟是在救赎大众的心灵,还是在蛊惑人心、唯恐天下不乱?我们应当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