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水琴步入退休已十年有余,她有着三项令人钦佩的爱好:编织花篮、绣制十字绣以及热衷于越剧表演。
姚水琴对十字绣情有独钟,常常一坐半天便沉浸在绣制的乐趣中。她客厅里悬挂的一幅《幸福万年长》两米宽的十字绣作品,是她花费整整一年时间精心绣成的。六年前,她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的越剧表演班,自此便对越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曾与票友一同前往上海欣赏演出。
墙上挂着的,是她越剧扮相的剧照。提及越剧,她兴致勃勃地翻出自己的越剧影集,其中小生扮相的她显得英气逼人。她解释说,为了越剧表演,她已经准备了十多套戏服。有时,她还会与社区的伙伴们一起排练越剧节目,在社区舞台上展示她的才艺。
而她最擅长的,是编织一种小巧精致的花篮。这种花篮盛行于西溪地区,尺寸不过巴掌大小,可随身携带把玩。
相传,西溪小花篮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末时期的老东岳村,至今已有超过150年的历史。过去,村民们会在庙会期间售卖小花篮,以讨个彩头。而如今,“西溪小花篮”已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姚水琴是这门手艺的传承人之一。
自幼耳濡目染的姚水琴,从小便开始学习编织花篮。十岁出头时,她就协助母亲一起编织花篮以补贴家用。她的母亲和外婆都是编织花篮的高手,这也是小花篮的传统传承方式——母亲传给女儿,婆婆传给媳妇。
姚水琴的编织手法娴熟,即使在与他人聊天时,她的手也能迅速而准确地完成编织动作。她的小花篮有十多种不同的样式如元宝篮、猪笼篮、提包篮等曾是孩子们的玩具寓意着招财进宝等美好寓意。
尽管现活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变化但姚水琴却始终坚守着这份传统手艺的传承。她不仅在学校开设了小花篮编织的课程还将这门手艺带进了社区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学习它。
即使面对学生和年轻一代的挑战如撕篾条等复杂工序姚水琴依然耐心地传授着技艺并亲自为学生们准备所需的材料。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门本土的手艺得以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珍惜这份传统文化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