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的探索中,家长们时常面临孩子的语言发展难题。有部分家长表示,即便孩子到了应有的语言学习年龄,仍未能自如表达,但又能理解他人的话语。面对这样的情形,我们应如何妥善应对呢?
面对孩子不会说话的问题,我们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孩子建立语言能力。虽然目标看起来明确,但实际的过程和方式却是颇为复杂的。
我曾经接触过众多家长,他们在孩子还未具备语言表达时,会尝试教孩子基础发音,仿照拼音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也有家长选择带孩子进行口肌训练,认为不会说话是口肌的问题。这种只注重教发音和口肌训练的方法过于片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说话并非单纯的口腔动作。它不仅涉及口腔构音器官的正常运作,更包含了语言的复杂性和度发展。说话也不仅仅等同于简单的发音,语言的进步是按照其内在逻辑和语法结构来逐步发展的。
让我们以实例来揭示片面追求口肌训练的误区。如果一位孩子因口肌训练得到改善但仍未能自发说出语言,这并不意味着他能流利地说俄语或其他任何语言。这是因为语言不仅是发音的组合,更蕴含了文化的深意和语境的使用。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它需要被理解并赋予意义后才能成为真正的交流工具。即使我们的口腔和构音器官功能正常,如果我们从未接触过某种语言,我们自然无法轻易地掌握它。学习语言需要理解其含义和掌握正确的发音,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例如在我们的自闭症孩子中,虽然他们的口肌问题较少见,但他们常常面临着语言发展的障碍。这其中很关键的原因在于他们并未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不擅长语言的运用。
当我们发现孩子能理解话语却不能表达时,我们可以根据他们能理解的内容来进行模仿式教学。记录他们所理解的事物,然后教他们如何表达出来。起初阶段,我们无需过分关注孩子的发音是否完全准确。对于正在学习语言的他们来说,准确的发音或许会增加学习的挫败感。
教孩子语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 先理解:让孩子了解语言背后的含义。
- 仿说:模仿孩子的发音和表达方式。
- 引发主动表达:通过提问激发孩子的回答欲望。
- 实践于日常生活:让孩子在真实的场景中运用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