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友们常与我探讨诗歌创作的精髓,其中赋、比、兴的运用于诗歌创作的重要性尤为突出。结合我创作《七律·怀念母亲》的体验,我将分享一下我对这三种表现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七律诗
怀念母亲
那擀面杖在手边留存,
娘的影子又显现在眼前。三十年,恩义如同梦中纠缠。
妻子教子美德流芳,
和睦邻里佳范流传。我的游子心常念家的温暖。
庭前皙露闪闪照秋寒,
人生虽坎坷却无悔言。心中愉悦,美梦终得圆满。
此诗作于2020年5月10日母亲节
赋者,直陈其事,铺陈叙述。兴者,触物生情,灵感之所在。比者,以此物比彼物。简而言之,赋即直述事实;兴是见到事物引起情思;比则是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
于我诗歌创作中有所悟:每逢喜悦降临心中愉悦欢然,此乃兴会之体现。记得那年母亲节,目睹橱柜中那根娘曾用过的擀面杖,记忆翻涌。童年时我生病发烧,娘正是用这根擀面杖为我煮了手擀面,并加了荷包蛋以慰我心。这份厚重的记忆和娘的温暖如常伴我左右。
那根承载着四十多年记忆与岁月痕迹的擀面杖,轻轻触动了我内心的琴弦,让我情不自禁地思念起亲人来。“那擀面杖在手边留存...”此乃首联之句,直抒胸臆,以物及情,灵感迸发。此为赋的运用。而后颔联、颈联、尾联之中,赋比兴相得益彰。例如,“芳徽”、“春晖”、“萱草”、“凌霜”等词句的运用,便巧妙地运用了比的手法——由此物及彼物。
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所言:“兴者,起也……起情者依微以拟议。”而朱熹在《诗经集传》中亦道:“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此皆为古人对比兴手法的精妙诠释。
赋、比、兴乃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之三大手法。其源可追溯至《周礼·春官》中的记载:“大师……教六诗……曰赋……曰比……曰兴。”意指《诗经》依其乐调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而赋、比、兴则为《诗经》主要表现手法。此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