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意在科普色深(Color depth或者colour depth)的概念,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其含义,以便每一位读者都能轻松理解[1]。
色深,简单来说,是指位图或视频帧缓冲区中用来表示单个像素颜色的比特数,或者说是单个像素的每个颜色分量所使用的比特数[1]。
换句话说,色深是一个描述色彩丰富程度的参数[2]。
色深越高,色彩数量就越多,颜色过渡更自然、丝滑,条纹状的等高线(或称“色彩断层”)出现得越少。当色深足够高时,颜色和颜间的过渡可以非常平滑[3]。
具体来讲,如果色深为1bit,那么只能显示非常有限的色阶。以红色为例,这只能表示最暗的黑和最亮的红之间的某一中间色阶。而当色深为2bit时,除了最亮和最暗的颜色外,还会出现中间的过渡色[4]。
以红色为例,我们可以这样形象地理解1bit到3bit的色深示意图,但因为技术限制,这里无法直接展示图像[5]。
当色深达到8bit时,红、绿、蓝三个原色各自能被平均分成256份,从而使得整个色彩空间包含多达1670万个不同的颜色[6]。
而色域和色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色域描述的是色彩范围的大小,而色深则决定了色彩数量的多少。例如,Adobe RGB的色彩范围比标准sRGB大,但无论范围多大,都可以按照相应的色深进行颜色的细分[7]。
为了应对不同显示器的色彩管理问题,如广色域显示器可能产生的过饱和问题,我们可以使用ICC色彩管理文件(或称ICM)来确保系统输出的颜色与显示器实际显示的颜色相匹配[8]。
对于没有原生支持色彩管理的应用程序和系统桌面来说,即使有高色深的显示器也可能无法正确显示颜色。这时,抖动技术如抖10bit(或8bit+FRC)可以作为一种解决方案。这种技术通过快速切换不同色阶来模拟更高的色深效果,从而改善颜色的过渡和混合[9]。
虽然抖动技术能够接近原生高色深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差异。对于人眼来说,8bit和10bit的差距可能并不明显,但高色深显示器在颜色过渡和混合方面通常具有更好的表现。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原生高色深的显示器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10]。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网站上的数据显示可能存在错误。例如displayspecification网站上关于色深的数据可能不准确。在参考这些数据时,我们需要保持谨慎并多方验证其准确性[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