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草,乃一株多年生植物,高度约莫一米,姿态优雅。其地下茎纤长而细,地上茎则直挺生长,基部的叶片环绕而生,形状近似于卵圆形,边缘带有粗齿,叶柄。其伞房状圆锥伞花序如伞状展开,花序及梗上密布着粗毛,花冠洁白无瑕。花期可绵延四个月之久。
古籍《神农本草经》曾记载其功效:“主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以及由马鞍热气所引起的各种症状。”
败酱草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食同源的野生珍品。每逢春天,它会长出鲜嫩的芽苗,人们便会采摘下来,既可作蔬菜食用,又可在秋天采集其全草晒干后入。败酱草无论是作为食品还是品,都拥有出色的保健效果。
中败酱草来源于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与白花败酱的干燥全草,全国各地均有产出。夏秋两季是采收的佳时,全株拔起后,需除去泥沙和杂质,洗净后或阴干或晒干备用。此草气特异,带有微苦的味道。以叶多色绿、气浓者为最佳,常被切段后生用。
败酱草的性味辛、苦,略带寒性。它归属于胃、大肠、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的神奇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那些脾胃虚弱、食少便溏的人群,应当避免使用。
据陶弘景所言,本品根作陈败豆酱气,因此得名。败酱草还有苦菜、泽败、鹿首、马草、鹿肠等别名。
败酱草的气味苦平,无毒。它能主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以及马鞍热气等症状。
【注解】败酱草又称苦菜,苦味同名酸酱。酸酱叶高大茂盛。它与苦贾、龙葵同名,但种类迥异。此草生于江夏川谷,溪涧近水处也有之。春初时其嫩苗贴地而生,似松菜叶但略显狭长,表面深绿背浅绿并有锯齿。采作菜蔬时需漂去苦味方能食用,晒干后则用来入。
【参详】败酱之名源于其独特的气味。它的气平味苦,能调和内的炎上之火,使肌肤腠理得以宁静。其苦性走下,能肤腠之热邪;厚肠胃之功能则可平衡之阴阳。因其无过无不及的平和之性而得名苦菜。《月令》中记载:小满时节苦菜秀丽茂盛如盖。夏三月为蕃秀之时如同万物之有余也。
现代科学研究显示:败酱草提取物及其制剂对多种病原体具有抑制作用;其挥发油还具有镇静及中枢抑制作用;某些品种还能抑制生长及降低癌的重量;其浸膏更有促进肝细胞再生及抑制细胞变性的功效。
当前时间: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