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弄堂里的泡饭记忆
讲起来,上海人都喜欢泡饭,这其实是老底子的上海人过日子的一种应对。一清早,大人要上班,小孩要读书,时间紧张,屋里铜钿银子又常常不宽裕,泡饭最方便。隔夜的冷饭,用开水一捣,放到煤球炉子上滚一滚,早饭就有了。如果条件允许,配根油条,蘸蘸鲜酱油当小菜,就可以吃得像活神仙一样开心。
久而久之,泡饭成了弄堂里穷人家的家常便饭。泡饭的腔调各式各样,有人端碗泡饭,放两块酱萝卜,靠在门口,一边吃一边看看来来往往的邻居。有的人家屋子小,吃饭要在门口摆只小台子,清汤寡水的籼米泡饭一人一碗盛好,小孩子们坐在一起,大家不吃亏。也有喜欢搞点排场的人家,早饭台子上的小菜也没啥特别,但多了几只小碟子,一装盘,卖相就好得多了。
弄堂里家家人家的底细,大家都摸得清清楚楚。空口说白话,心里还是空落落的。吃泡饭也有吃泡饭的乐趣和讲究。比如有人喜欢热饭擂开水,不上炉子,夹汤夹水,米粒颗颗清清爽爽。吃泡饭的小菜也有讲究,一定要配笋丝爆咸菜,吃起来味道才好。
汪家好婆是弄堂里有名的人物。她喜欢翘着兰花指,捏根油条,有滋有味地在弄堂里兜圈子,还常常问人家:“吃早饭啊?”汪家好婆家的泡饭一定要显得比别人家高级一点,心里才舒服。其实老底子的年代,梗米、糯米难买到又金贵,但汪家好婆的儿子在进出口公司工作,样样东西都买得到。
一天夜里,汪家好婆的儿子要回来了。汪家好婆为了准备儿子爱吃的泡饭,半夜里起来烧饭、炒菜。结果因为太黑不小心摔倒在地,发不出声音。黄伯伯听到赶来救人。额骨上被门撞出一个大包也不觉得疼,一门心思只想着救人。这就是弄堂里的邻居情深。
上海的弄堂里虽然有贫穷、有矛盾、有误解、有气愤……但更多的是人情味和相互帮助的温暖。无论是吃泡饭的欢喜与讲究,还是对邻居的关心与救助,都透着上海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坚韧。而这一切的回忆与经历都深深地烙印在了每一碗上海人熟悉的泡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