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书画双绝的宗师
黄宾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原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别署予向。他出生在浙江金华,原籍安徽徽州歙县。作为近现代国画家,黄宾虹擅长山水画,被誉为山水画一代宗师。
在黄宾虹的遗物中,我们得以窥见其丰富的自叙、自传手稿。在他年幼时,曾受到老画师倪翁的指导,虽然最初主要学习的是绘画技巧,但后来倪翁强调了书法的重要性,令黄宾虹深感书法与绘画的紧密联系。他甚至曾对学生石谷风表示:“我的书法胜于绘画”。
黄宾虹在青少年时期深受魏碑风气影响,他用心揣摩不同风格的魏碑,对帖学也有深入研究。中年时期,他每日坚持抄书临池,致力于草书的练习。到了40岁左右,其行书已形成了个人独特的风格。
黄宾虹的篆书,轻松自如,蕴沉凝之气。他的作品展示出自然、刚柔相济的特质,遒劲而流畅,兼具浑朴与清秀之美。人们称赞他的大篆技艺,非一般人所能梦见。虽然他的篆书线条并不像吴昌硕那样表现出苍茫浑厚的特点,但其质朴、率真的特质却有着无尽的魅力。
尽管黄宾虹的书法作品相对较少,多数为随性之作或与亲友学生的信札之物,但这并不妨碍他在书法上的巨大成就。从他的信件和教导中可以看出,他对书法的重视和努力。如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每天早起练习草书两小时的习惯。
黄宾虹在书法上的努力也间接影响了他的绘画技艺。他提出的“五笔七墨”理论中的五笔——平、圆、留、重、变,都是他在书画实践中总结出的精髓。这五笔法不仅体现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更融入了他的绘画之中。
在黄宾虹看来,“画源书法”,他认为先学习理论再付诸实践。他的画作中透出的“理”,即他所说的“用功的办法”,也即是“用力”的联系。这种对书画的深入理解和实践,使得黄宾虹成为了一位真正的书画双绝的艺术家。
黄宾虹的作品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虽然他留下的无落款作品如未解之谜,但他的艺术精神和创作态度却如他日复一日的练习一样,永远激励着我们。他不仅是一位大师级的画家,更是一位思考型的学者艺术家。在他之后,再未出现如此“不可仅以画史目之”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