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银川,跨越至贺兰山下的荒凉之地。这里的冲积平原位于高处,超出了灌溉水路的涵养能力,更谈不上黄河的改造。昔日的土地之上,是杂乱生长的牧草和杂石。它们以一种倔强的姿态,散布在广袤的荒原上。大大小小的圆形石头,像被时间撒下的珍珠,均匀地铺展在滩涂之上。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见证了流水和山洪从贺兰山被带走,最终散落在平原的命运。
从卫星地图上看,这片石滩如同一个扇形艺术品,镶嵌在绿色的农地与雄伟的贺兰山之间。土的漏水沟如同一把把扇骨,从几座大山口流出,穿越冲积扇,向东延伸,最终融入银川平原的田畴。野性与规则之间的鲜明分割线,似乎预示了大规模人类活动的存在和影响力。
实际上,贺兰山是我国地理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它的降水状况决定了许多地方的命运。这里季风区的尽头和农业边界地带分明,带来了严苛的气候挑战。夏天的东南风带去雨水与祝福的对东部带来的是宝贵的中雨和大雨。而到了这里时却无法持续注入水源的荒芜西部。全年降水极少超过200毫米——这是一个衡量植被与作物生存界限的数字。贺兰山成为了沙漠与半沙漠区的分界线。
自古以来,贺兰山就承载着人类对自然与生活的理解。其东西两侧是截然不同的景象:一边是贫瘠的牧业区,另一边则是富饶的农业区。这种农牧分界线赋予了贺兰山深厚的人文地理意义。尽管其降水量无法满足农业需求,但黄河的存在却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
横跨南北的贺兰山在宁夏平原的西端展开,被分为北、中、南三段。其中最为醒目的莫过于主峰蓝包所在的“中段”。蓝包峰峦起伏,与山下的景观形成了鲜明对比。
贺兰山不仅是内流区与区的分界线,还代表着自然环境的巨大差异。东侧面对的是干旱封闭的内陆环境,而西侧则与黄河相伴,成为灌溉的源头。这为的西北内陆带来了两个独特的“飞地”——宁夏平原和内蒙古前后圈平原。
向西行进,途经树影疏疏、灌木渐少的区域。沿着这条路深入,“西夏王陵”如同静默的历史之书一般呈现眼前。这一条道路穿过三关口,通往内蒙古的阿拉善左旗。随着深入贺兰山的腹地,地势逐渐平缓,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
与银川平原的繁华相比,阿拉善左旗可以视作一种荒凉与辽阔的象征。沿着山脉数十里之内,由泉水和稀疏植物构成的草场成为骆驼的天堂。骆驼的身影在这片土地上若隐若现,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而再向西行百余里后,将深入一片毫无生命的广阔沙漠之中。
阿拉善左旗作为阿拉善盟的首府,距离银川仅约100公里的车程。尽管其物价水平相对较高,但银川作为地区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明显占据优势地位。从经济地理的角度来看待阿拉善左旗及其所在的阿拉善盟与银川的关系,似乎更为合理和自然。而回溯历史也表明,这一地理格局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20世纪上半叶时期宁夏地区曾包括了阿拉善地区;然而的行政区划并非完全由现代经济地理模式决定而是深受历史传承和文化的影响。尽管如此贺兰山作为农牧两种生产方式的稳定边界至今仍然存在并尊重着历史传统的走向但农牧界线并非贺兰山的固有属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