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的最后一天,即是俗称的“除夕”。依照古俗,这一日南方的餐桌上会出现年糕,而北方则以饺子为主。民俗专家指出,无论是饺子还是年糕,都蕴人们对新一年美好愿景的寄托。
历史学者罗澍伟是天津社科院的研究员,他向我们讲述了饺子的历史变迁。饺子源于唐朝的西域,逐渐演变为带馅的面食。在宋代,人们称之为“角儿”,馅料多样,属于点心一类。到了元明时期,饺子开始成为过年时不可或缺的食品。在明清宫廷中,饺子被称为“水点心”,而到了清代,人们又将其称为“饽饽”。在除夕这一天包制水饺,便有了“煮饽饽”的说法。
过去的春节,饺子馅的种类丰富多彩。羊肉白菜馅的荤饺子、猪肉青韭或菠菜馅的大馅儿馄饨、干菠菜白肉汤馅的汤饺子以及各种油炸素货加白菜拌成的素饺子等都是人们的选择。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饺子馅的种类愈发繁多。
罗澍伟表示,饺子之所以成为北方除夕的标志性食品,不仅因为它味道鲜美,如中间谚语所说“饺子就酒,越喝越有滋味”,“好吃不如饺子”,更重要的是其文化象征意义。饺子不仅是食物,更是时间的象征。新旧年度的交替在午夜子时,吃饺子便是为了辞旧迎新,除旧布新。饺子还与“更岁交子”之意相联系,“子”指的就是子时,而“饺”与“交”谐音,寓意着“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因为其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来,也象征着“新年财源广进,元宝滚滚来”。
年糕的谐音“年年高”,使得它在南方除夕的餐桌上必不可少。南方的朋友们会在这一天品尝各式各样的年糕。“年糕的颜色和样式多种多样,特别是方块状的黄、白年糕,如同金银财宝一般,寓意着新年发财,财源不断。”罗澍伟补充道。